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随着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电梯维保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以郑州新密市某小区电梯维保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电梯维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及经验总结,以期为电梯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2023年年初,位于郑州新密市城区的一处住宅小区发生一起电梯困人事件。该小区共有8台电梯,投入使用已超过8年,日常维保工作由某电梯维保公司负责。事发当日,一部电梯在运行至12层时突然停止运行,导致两名乘客被困近40分钟。虽然最终救援成功,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事件引发了小区居民的强烈不满和对电梯安全的担忧。
事件发生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电梯检测机构对事故电梯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维保记录不完整
检查发现,该电梯的维保记录存在多处缺失,部分月份的维保记录甚至为空白,表明维保公司并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定期维护。
关键部件老化严重
电梯制动器存在磨损严重现象,安全钳动作不灵敏,缓冲器油液渗漏等问题,说明维保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部件。
人员操作不规范
维保人员在日常巡检中存在走过场现象,部分检查项目仅停留在表面,未深入排查潜在隐患。
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
事故发生时,电梯轿厢内的紧急呼叫系统失灵,导致被困人员无法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反映出维保单位在应急机制方面的疏漏。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和维保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加强维保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对该维保公司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要求其重新制定维保计划,确保每月两次的维保频率,并由专人负责记录和签字确认。
更换关键部件
对事故电梯进行全面检修,更换了制动器、安全钳等关键安全部件,并对其他电梯进行了全面排查,防止类似问题蔓延。
提升人员素质
组织维保人员参加专项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对维保质量进行定期评估。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升级电梯内的紧急呼叫系统,确保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同时,与当地消防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确保一旦发生困人事件,能够迅速开展救援。
此次郑州新密电梯维保案例暴露出当前电梯维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教训:
维保记录必须真实、完整
维保记录是判断电梯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必须确保记录真实、可追溯。建议引入电子化维保系统,实现维保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定期检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电梯维保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应结合电梯使用年限、故障频率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强化责任落实机制
明确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及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方履职到位。
提高居民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增强居民对电梯安全的认知,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电梯安全管理,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氛围。
推动智能化维保发展
鼓励企业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实现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电梯安全无小事,维保工作更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郑州新密电梯维保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电梯维保工作的现实路径。只有加强监管、完善机制、提升技术、强化责任,才能真正实现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