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梯维保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近年来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权威标准执行”为核心的电梯维保技术培训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密市作为郑州市下辖的重要城区,近年来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保有量持续攀升。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在册电梯数量已突破8000台,年均增长率超过12%。面对如此庞大的设备基数,如何确保电梯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成为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新密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多家专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了多期电梯维保技术培训,重点围绕国家最新颁布的《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安全技术规范》等法规标准,结合实际操作技能,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培训内容涵盖电梯结构原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流程、维保记录管理等多个方面,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培训过程中,主办方特别强调“权威标准执行”的重要性。所谓“权威标准”,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电梯维保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这些标准不仅是行业准入的基本门槛,更是维保单位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据和法律遵循。通过系统讲解标准内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参训人员对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入,执行标准的自觉性显著提高。
此外,培训还注重实操能力的提升。在新密市设立的电梯实训基地中,配备了多种型号的电梯模型和模拟故障装置,参训人员可以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真实环境下的故障排查、紧急救援、部件更换等操作。通过反复演练,不仅提高了维保人员的技术熟练度,也增强了他们在突发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主办方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每次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需通过理论考试和实操评估,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由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对于未通过考核的人员,组织方安排补训和补考,确保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能达到上岗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还在电梯维保行业中推行“持证上岗、标准作业”的管理模式。要求所有维保人员必须持有国家统一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维保作业。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开展维保单位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维保记录是否齐全、维保周期是否合规、维保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内容,对于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形成闭环管理。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新密市电梯维保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维保单位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持续提高,电梯故障率和安全事故率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电梯故障投诉量同比下降23%,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新密市还积极推动电梯维保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电梯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维保记录、故障报警等信息的实时监控。维保单位可通过平台接收维保任务、上传维保记录,监管部门则可随时调阅数据,掌握电梯运行情况,形成“数据可查、过程可控、责任可追”的管理模式。
未来,新密市将继续深化电梯维保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等新技术培训模块,推动维保行业向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电梯维保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总之,电梯安全无小事,维保技术是关键。新密市通过持续开展权威标准执行的电梯维保技术培训,不仅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也筑牢了电梯安全运行的防线,为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树立了良好典范。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