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发生电梯困人事故时,如何快速、高效地进行应急响应与救援,已成为衡量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一背景下,郑州市新密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电梯应急响应困人救援标准》,为电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依据。
该标准以“以人为本、快速响应、安全高效”为基本原则,旨在建立一套覆盖电梯困人事件全过程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救援任务,最大限度地保障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标准涵盖了从事件发生到救援结束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接报、现场处置、联动协作、救援实施、后续处理等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在信息接报环节,标准明确要求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以及物业管理公司必须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并确保电话畅通、响应及时。一旦发生电梯困人事件,被困人员或知情者可通过电梯内紧急呼叫装置或拨打应急电话进行求助。接报单位在接到信息后,应在5分钟内完成信息核实,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将相关情况上报至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
其次,在现场处置方面,标准要求维保单位必须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内赶到现场,并携带必要的救援工具和设备。现场救援人员应第一时间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安抚情绪,了解现场情况,确保被困人员保持冷静,避免因慌乱造成二次伤害。同时,救援人员应根据电梯类型、故障原因以及现场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的救援方案,确保救援过程安全可控。
为了提高救援效率,标准还强调了多部门协同配合的重要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电梯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统筹协调;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整体应急救援力量的调度与支持;消防部门在必要时参与现场救援,特别是当电梯发生严重故障或技术手段无法独立完成救援时,消防力量将作为重要补充力量介入。通过建立高效的联动机制,确保各部门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协调有序。
此外,标准对救援过程中的安全规范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熟悉电梯结构和救援流程,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杜绝因操作不当引发次生事故。救援过程中应使用专业工具,严禁使用暴力手段强行开启电梯门,防止设备损坏或造成人员伤害。同时,救援结束后,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认故障排除、设备运行正常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在后续处理方面,标准要求各相关单位对每一起电梯困人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查找管理漏洞,提出改进措施。市场监管部门将定期组织电梯安全演练和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还积极推动电梯安全信息化建设,依托物联网技术,建立电梯运行监测平台,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一旦电梯发生异常情况,系统可自动报警并推送相关信息至维保单位和管理部门,大大提升了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总体来看,《郑州新密电梯应急响应困人救援标准》的出台,不仅填补了地方电梯应急管理方面的制度空白,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它从制度层面规范了电梯应急救援流程,提升了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相信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