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提升电梯应急响应能力,规范电梯安全操作流程,郑州市新密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了《电梯应急响应安全操作标准细则》,为电梯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指导依据。
本细则适用于新密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在用电梯的应急管理与安全操作,涵盖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等各类电梯设备。细则以“预防为主、快速响应、保障安全”为基本原则,从应急组织体系、风险识别与评估、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流程、人员培训与演练、设备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首先,在组织体系方面,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必须设立专门的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并与电梯维保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
其次,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面,细则要求各单位定期对电梯运行环境、设备状态、使用频率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建立电梯安全风险数据库。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应立即采取停用、维修或更换等措施,确保设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在应急预案制定方面,细则明确了电梯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停电、困人、冲顶、蹲底、门锁故障、控制系统失灵等常见故障场景。预案应包含组织指挥体系、应急处置流程、通信联络方式、人员疏散方案、后勤保障措施等内容,并定期组织修订和更新,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应急处置流程是本细则的重点内容之一。细则规定,一旦发生电梯困人等紧急情况,使用单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电梯维保单位赶赴现场,并同步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维保人员应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到达现场实施救援。救援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被困人员安全脱困,避免次生事故发生。救援结束后,应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和功能测试,确认无异常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人员培训与演练方面,细则要求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维保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使用单位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电梯应急演练,模拟真实场景,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鼓励开展面向公众的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提高乘梯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细则强调电梯维保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开展维保工作,建立完整的维保记录,确保电梯各部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市场监管部门将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违反维保规定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理。
此外,细则还对电梯事故的调查与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发生电梯事故后,应立即启动事故调查程序,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依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对因管理不善、维保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事故,依法追责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
总体来看,《郑州新密电梯应急响应安全操作标准细则》的出台,标志着新密市电梯安全管理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该细则不仅为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也为政府部门实施有效监管提供了政策依据。
未来,新密市将持续加强对电梯安全的监管力度,推动各项安全措施落地见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乘梯安全。同时,也将结合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不断完善电梯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