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一些新兴城区,电梯使用频率高、维护管理复杂,对电梯应急响应处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州新密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和旅游城市,电梯数量逐年增加,为进一步提升电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制定并出台了《郑州新密电梯应急响应处置规范标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为电梯安全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细则》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快速响应、科学处置”为基本原则,明确要求各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监管机构等相关方,必须建立完善的电梯应急响应机制。在组织架构方面,《细则》规定,新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电梯应急管理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电梯应急事件的初步响应和信息上报工作。同时,各电梯使用单位必须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应急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巡查和突发事件的初步处置。
在应急响应流程方面,《细则》对电梯故障、困人事件、停电、火灾等常见突发事件制定了详细的处置流程。一旦发生电梯故障或人员被困事件,使用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通知电梯维保单位。维保单位接到通知后,应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实施救援,确保被困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脱困。同时,《细则》强调救援过程中应做好被困人员的心理安抚工作,防止因情绪激动引发次生伤害。
为了提升应急处置的专业性和效率,《细则》对电梯维保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维保单位必须配备专业的救援设备和通讯工具,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救援人员熟悉各类电梯结构和救援流程。此外,维保单位需建立电梯运行档案,记录每次维保和故障处理情况,便于事后追溯和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细则》鼓励各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接入全市统一的电梯安全监管平台,实现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通过平台,监管部门可以及时掌握电梯运行异常情况,提前预警,减少故障发生率。同时,平台还具备自动报警功能,一旦电梯发生异常停运或困人事件,系统将自动向相关责任人发送警报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响应。
针对电梯使用单位,《细则》明确了其主体责任,要求其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电梯操作人员具备基本的应急处理能力。对于住宅小区,《细则》特别指出,物业企业应加强电梯日常巡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配合处理,不得拖延或隐瞒事故信息。
为了确保《细则》的有效落实,新密市建立了电梯应急响应考核机制,将电梯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体系。对在应急处置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管理不善、响应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责。
此外,《细则》还特别强调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通过设立电梯安全宣传月、开展电梯安全知识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鼓励市民通过12315热线举报电梯安全隐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电梯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
总体来看,《郑州新密电梯应急响应处置规范标准细则》的出台,标志着新密市电梯安全管理工作迈入了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强化主体责任、提升技术保障能力,不仅有效提升了电梯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也为广大市民的安全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新密市将继续完善电梯安全管理体系,推动电梯应急响应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为城市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