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郑州市新密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城区,电梯保有量逐年上升,电梯故障频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有效提升电梯故障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公众安全,新密市相关部门对《电梯故障应急响应预案》进行了系统性修订,并出台了《郑州新密电梯故障应急响应预案更新标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为电梯安全应急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操作依据。
《细则》首先明确了电梯故障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协同联动”。这一原则贯穿于整个预案体系之中,确保在电梯故障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力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组织架构方面,《细则》规定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成立电梯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市电梯故障的统一指挥与协调。同时,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电梯维保单位等均需设立相应的应急联络点,形成“市—街道—社区—物业—维保”五级联动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电梯故障信息的实时报送与处理进度的动态更新,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针对电梯故障的分类与分级,《细则》进行了细致划分。按照故障类型,电梯故障分为困人故障、停运故障、控制系统故障、机械部件故障等;按照影响程度,分为一般故障(Ⅳ级)、较大故障(Ⅲ级)、重大故障(Ⅱ级)和特别重大故障(Ⅰ级)。不同级别的故障对应不同的响应机制和处置流程,确保应急资源的合理调配与高效使用。
在应急响应流程方面,《细则》对电梯故障的接报、核实、启动预案、现场处置、信息发布、后期评估等环节都进行了详细规定。一旦发生电梯故障,接警单位应在5分钟内完成信息核实,并立即通知相关责任单位赶赴现场。维保单位须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到达现场实施救援,特殊情况不得超过60分钟。现场处置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的安全。
《细则》还特别强调了应急演练与培训机制的重要性。要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市范围内的电梯应急演练,各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模拟演练。通过实战演练,不断优化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所有参与电梯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确保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置技能和心理素质。
在信息管理方面,《细则》提出要建立全市电梯安全信息数据库,涵盖电梯基本信息、维保记录、故障历史、应急处置情况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鼓励公众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报告电梯安全隐患,形成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此外,《细则》还明确了责任追究机制。对在电梯故障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迟报、瞒报、漏报、谎报信息,或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于在应急处置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正向激励。
总体来看,《郑州新密电梯故障应急响应预案更新标准细则》的出台,标志着新密市电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手段,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电梯应急响应体系,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新密市将继续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电梯应急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