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加,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然而,电梯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尤其是在一些老旧或管理不善的小区中,电梯故障频发,严重影响居民的出行安全和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规范郑州新密地区电梯故障应急响应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提升电梯安全运行水平,特制定本标准细则。
首先,本细则适用于新密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住宅小区、写字楼、商场、医院、学校等场所安装使用的各类电梯,包括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等。对于电梯故障应急响应设备的配置、安装、运行、维护、检测及人员培训等环节,均应按照本细则执行。
一、应急响应设备的配置要求
每台电梯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故障应急响应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紧急报警装置、语音对讲系统、远程监控模块、备用电源等。其中,紧急报警装置必须与物业管理中心或指定的电梯维保单位实现24小时直通联系;语音对讲系统应保证通话清晰、无延迟;远程监控模块需具备实时上传电梯运行状态、故障代码、停梯时间等功能;备用电源应能在主电源中断后至少维持应急响应设备运行2小时以上。
二、设备安装与调试要求
所有电梯应急响应设备的安装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安装位置应便于维护和检修,不得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安装完成后,须进行不少于72小时的试运行测试,确保各项功能稳定可靠。同时,应建立设备安装档案,并报属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三、运行与维护管理
电梯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响应设备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巡查和管理。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设备功能测试,包括报警信号是否正常、语音是否清晰、远程监控是否在线等。每年应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应立即停用并组织维修,严禁带病运行。
四、故障应急响应流程
一旦电梯发生故障导致人员被困,应急响应设备应第一时间启动。被困人员可通过轿厢内的紧急按钮或电话向外部求救。接到报警后,物业管理单位应在5分钟内确认情况,并立即通知电梯维保单位赶赴现场实施救援。维保单位须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到达现场,开展救援作业。同时,应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掌握电梯状态,必要时联系公安、消防等部门协同处置。
五、人员培训与演练
电梯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演练,包括故障模拟、报警操作、沟通协调等内容,确保相关人员熟悉应急流程。同时,应对物业管理人员、电梯维保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和设备操作水平。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联合演练,检验应急响应机制的有效性。
六、信息记录与报告
电梯故障发生后,应详细记录故障时间、地点、原因、处理过程及恢复时间,并通过信息化平台上传至监管部门。对于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故障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属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开展事故调查。
七、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
新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对电梯应急响应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本细则要求的单位依法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罚。电梯使用单位是电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确保应急响应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通过本细则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新密地区电梯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相关单位应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共同构建安全、高效、智能的电梯运行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