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加,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运行安全与应急响应机制愈发重要。为有效应对电梯故障,保障乘客安全,郑州市新密市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电梯故障应急响应救援操作流程细则标准》,以下简称《细则》。该《细则》对电梯故障的应急响应、救援流程、职责分工、信息报告与后期处理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范,旨在提升电梯故障应急处置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
首先,《细则》明确了电梯故障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当电梯发生困人、停电、机械故障、控制系统失灵等导致乘客无法正常出入的情况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电梯使用单位或维保单位在接到故障报警后,应在5分钟内完成信息核实,并在15分钟内派遣专业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同时,应当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受困乘客,安抚情绪,并告知预计救援时间。
其次,《细则》详细规定了现场救援的操作流程。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后,应首先确认电梯停靠楼层、轿厢内人员情况及故障类型。若电梯停靠在平层区域,救援人员可通过专用钥匙开启层门进行救援;若电梯停在非平层位置,则应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盘车操作,将轿厢缓慢移至平层位置后实施救援。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确保至少两名专业人员协同作业,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确保过程安全可控。救援过程中,应持续与轿厢内人员保持沟通,避免因恐慌造成次生伤害。
此外,《细则》对电梯故障的应急物资和装备提出了明确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援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电梯专用钥匙、对讲机、手电筒、急救箱、盘车手轮、制动松闸工具等,并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应建立应急物资台账,明确存放位置和责任人,做到随时可用、快速调拨。
在信息报告方面,《细则》规定,电梯故障发生后,使用单位应在30分钟内将事件情况报告至属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并在2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故障发生时间、地点、电梯型号、故障类型、受困人员数量及救援情况等。对于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电梯事故,应依法启动事故调查程序,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原因分析与责任追究。
为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细则》还强调了培训与演练的重要性。电梯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维保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内容涵盖电梯结构原理、常见故障处理、救援操作技能、安全防护知识等。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电梯困人事故的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演练结束后,应形成总结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预案和操作流程。
最后,《细则》对电梯故障后的恢复与评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救援结束后,维保单位应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与维护,确认故障原因并排除安全隐患,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于因设备老化、设计缺陷或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故障,应进行责任评估,并视情况对相关责任单位或人员依法追责。
综上所述,《郑州新密电梯故障应急响应救援操作流程细则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新密市在电梯安全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细则》不仅为电梯故障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也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电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将更加高效、智能,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