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新密市,许多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功能配套不足等问题,其中“上下楼难”成为困扰老年人和行动不便居民的一大难题。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新密市持续推进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然而,电梯安装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维修与保养同样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安全和使用体验。
自2020年起,新密市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政府引导、居民自愿、多方参与的方式,推动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截至目前,已有百余个单元完成电梯加装,惠及数千户居民。这些电梯不仅解决了高层住户尤其是老年群体的出行困难,也显著提升了小区的整体宜居水平。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电梯设备逐渐进入维护高峰期,如何确保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规定,电梯必须定期接受专业维保单位的检查与维护。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老旧小区在电梯投入使用后,面临维保责任不明确、资金筹措困难、管理机制缺失等现实挑战。有的小区虽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在电梯维保费用分摊上难以达成一致;有的小区则因缺乏专业管理经验,导致维保记录不全、故障响应不及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破解这一难题,新密市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由住建部门牵头,联合市场监管、街道办等单位,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后期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电梯所有权归属、维保责任主体、资金筹集渠道及应急处理流程。办法规定,加装电梯的日常维保应由具备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每15天至少进行一次例行保养,并建立完整的维保档案。同时,鼓励小区成立电梯管理小组,推选责任心强的业主参与监督,确保维保工作透明化、规范化。
另一方面,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对按时开展年度检验和日常维保的小区给予适当补助。对于经济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还可申请阶梯式补贴或分期付款方式缴纳维保费,减轻居民负担。此外,部分街道试点推行“电梯养老保险”模式,即由保险公司承保电梯运行风险,一旦发生故障或事故,可快速启动理赔和维修程序,实现“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补偿”的闭环管理。
技术手段也在维保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新密市已在多个加装电梯小区推广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自动预警异常情况。居民可通过手机APP查看电梯使用记录、报修进度及维保信息,实现“指尖上的电梯管理”。一些社区还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年对电梯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整改建议报告,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当然,维保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居民的广泛参与和自觉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安全讲座、开展“电梯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许多小区自发制定了《电梯使用公约》,倡导文明乘梯、爱护设备,杜绝超载、乱按按钮等不文明行为。邻里之间也逐渐形成互助氛围,高楼层住户主动承担更多维保费用,低楼层住户理解支持公共设施投入,共同营造和谐共治的良好局面。
展望未来,随着新密市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数量将持续增长。如何让这些“幸福梯”既“装得上”,又“用得好”“管得久”,考验着城市的治理智慧。唯有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健全制度保障,强化科技赋能,才能真正实现电梯安全运行的常态化、长效化。
总之,加装电梯是惠民之举,而持续有效的维修保养则是这项民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把每一个细节落到实处,才能让居民“上下无忧”,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