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旧小区居民对加装电梯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河南省会郑州下辖的重要县级市,新密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号召,针对多层住宅尤其是步梯房加装电梯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协同发展。
在新密市,许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住宅楼普遍为四至六层结构,且未配备电梯。这类“步梯房”在当时设计合理、造价低廉,满足了当时的居住需求。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住户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上下楼不便的问题愈发突出。尤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及残障人士而言,每日爬楼成为一项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因此,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成为群众呼声强烈、亟待解决的民生工程。
为破解这一难题,新密市政府结合郑州市整体部署,制定了《新密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加装电梯的基本原则:坚持“业主自愿、政府引导、因地制宜、保障安全”。在此基础上,新密市建立了由住建部门牵头,街道办、社区居委会、自然资源、消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政策落地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在具体实施层面,新密市采取“一小区一策”“一楼栋一方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首先,加装电梯需经本单元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方可启动程序。这一规定既尊重了大多数业主的意愿,也兼顾了少数反对意见的协商空间,有助于减少邻里矛盾。
在资金筹措方面,新密市实行“业主主体、财政补贴、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根据现行政策,符合条件的加装电梯项目可享受市级和县级两级财政补贴,单个项目最高补贴可达15万元。此外,业主还可依法提取住房公积金或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电梯建设。对于经济困难家庭,政府还探索设立专项救助基金或提供低息贷款支持,力求不让一户居民因经济原因被排除在政策红利之外。
技术标准与施工监管同样不容忽视。新密市明确要求所有加装电梯工程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承担,设计方案需通过结构安全评估和消防审查,确保不影响原有建筑承重体系和消防安全通道。同时,电梯设备须符合国家标准,优先选用节能、智能、无障碍型产品,提升长期使用效率与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发挥基层治理优势。各街道和社区组织成立“加梯议事会”,邀请业主代表、物业、设计单位及法律顾问共同参与协商,及时化解加装过程中的采光、噪音、费用分摊等争议问题。部分小区还创新采用“代建租用”模式,即由第三方公司全额投资建设,居民按月支付使用费,无需前期大额投入,极大降低了参与门槛。
从实际成效看,自2020年试点启动以来,新密市已有超过50个老旧小区完成电梯加装或进入施工阶段,惠及居民逾3000户。不少居民表示,“以前上五楼要歇两回,现在一键直达,幸福感明显提升。”一些率先完成加装的小区甚至带动了周边楼栋的跟进申请,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当然,加装电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老楼间距狭窄、地下管线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大;个别业主因担心影响采光或房价而持反对意见;后期维保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也需持续完善制度设计。对此,新密市正着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将电梯运行维护纳入物业管理范畴,并探索引入保险机制,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居民共识逐步凝聚,加装电梯工作将在新密市持续推进。这不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升级工程,更是一次城市温度的体现。它让曾经“悬空”的老人得以从容下楼,让便民服务真正触达最后一米,也为构建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环境注入了新动能。可以预见,在政策引导与群众参与的双向奔赴中,越来越多的步梯房将迎来“一键升维”的美好转变。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