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众多改造项目中,加装电梯因其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出行便利性而备受关注。郑州新密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县级市,近年来也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电梯改造费用的分摊比例,成为居民之间协商的关键问题。
根据《郑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办法》及相关指导意见,加装电梯所需资金原则上由业主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共同承担,具体分摊比例由业主协商确定。在新密市的实际操作中,多数小区参考了楼层受益程度来制定分摊方案。一般而言,低层住户因使用电梯频率较低甚至不使用,分摊比例较小;而高层住户尤其是四楼及以上住户,由于对电梯依赖性强,分摊比例相对较高。
目前,新密市较为普遍采用的是“阶梯式分摊法”。以六层住宅为例,通常设定一楼为0%或象征性承担极小比例(如5%),二楼承担10%左右,三楼承担20%,四楼30%,五楼40%,六楼则承担最高比例,约为50%。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不同楼层居民的实际使用需求和受益程度,体现了公平合理的原则。例如,在新密市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中,总造价约为35万元,经业主协商后,六楼住户每户需承担约4.2万元,五楼约3.36万元,四楼约2.52万元,三楼约1.68万元,二楼约0.84万元,一楼则自愿承担每户1750元用于公共部分维护。
当然,也有部分小区采取“等比递增”或“固定系数法”进行分摊。比如,设定一楼为1倍基数,二楼为1.5倍,三楼为2倍,四楼为2.5倍,五楼为3倍,六楼为3.5倍,然后根据总费用按权重比例计算各自应承担金额。这种方式更具数学逻辑性,便于计算,但也可能因系数设置不合理引发争议。因此,许多社区在推行此类方案时,会邀请第三方调解组织或社区居委会介入,协助居民达成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分摊比例是居民协商的核心内容,但政府也在积极提供政策支持。根据郑州市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财政可给予每台不超过15万元的补贴。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减轻居民负担,尤其对中高楼层住户而言,能显著降低个人出资压力。在新密市,已有多个小区成功申请到该项补贴,使得原本难以推进的加装电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此外,为了促进邻里和谐、减少矛盾,一些社区还引入了“分期付款”“公积金提取”“贷款支持”等金融配套措施。居民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避免因一次性支出过大造成经济压力。同时,部分小区还建立了电梯后期运维基金,由各户按月或按年缴纳一定费用,用于电梯日常保养、维修及电费支出,确保电梯长期安全运行。
在实际操作中,分摊比例的确定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经过多轮协商、公示和调整。有的小区通过召开业主大会、设立意见箱、微信群讨论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力求做到公开透明、民主决策。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单位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协调作用,帮助居民理性沟通,化解分歧。
总体来看,郑州新密市在电梯改造分摊比例的探索中,已逐步形成以“楼层受益为基础、协商一致为前提、政策扶持为保障”的工作机制。这一模式不仅有效推动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升级,也促进了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未来,随着更多成功案例的积累和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电梯加装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真正实现“上下无忧”的宜居目标。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居民生活品质要求提高,加装电梯将成为城市更新中的常态化工程。而科学合理的分摊机制,将是保障这一民生工程可持续推进的关键所在。新密市的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只有尊重民意、兼顾公平、强化引导,才能让电梯“上得去”,更让民心“暖起来”。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