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旧小区居民对加装电梯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一项关于步梯房改造加装电梯的民生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系列改造案例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也为全国其他城市的旧改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新密市作为郑州下辖的县级市,拥有大量建于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之间的多层住宅小区。这些小区大多为6层左右的砖混结构楼房,没有配备电梯,给老年人、孕妇、儿童及行动不便者带来了极大的出行困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加装电梯逐渐成为群众呼声最高的“关键小事”之一。为此,新密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号召,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列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因地制宜推进实施。
在具体实践中,新密市采取“政府引导、业主自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造模式。以新密市城区某典型老旧小区为例,该小区共有12栋楼,每栋6层,住户以中老年居民为主。过去,许多老人因上下楼困难长期不愿出门,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在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下,楼栋居民多次召开协商会议,就资金分摊、电梯选型、施工方案等问题达成一致。最终,通过“业主自筹+政府补贴”的方式解决了资金难题。每台电梯造价约35万元,其中政府给予每台15万元的财政补贴,剩余部分由各楼层住户按比例分摊,高层住户多出,低层住户少出甚至不出,确保公平合理。
施工过程中,新密市住建部门联合专业设计单位,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安全、采光通风、消防通道等因素,采用外挂式钢结构井道电梯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对原有建筑结构的破坏。同时,施工单位严格遵守施工规范,采取降噪、防尘措施,尽量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整个加装过程历时约两个月,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及时协调解决邻里矛盾,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电梯投入使用后,居民反响热烈。一位78岁的退休教师感慨道:“以前爬一层楼都要歇两回,现在一键直达,出门买菜、看病都方便多了。”更有不少子女表示,父母的生活状态明显改善,家庭幸福感显著提升。此外,加装电梯还间接带动了小区整体环境的升级——墙面翻新、管线入地、绿化提升等配套工程同步实施,使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在推进电梯加装过程中,特别注重制度建设和长效管理。一方面,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细则》,明确审批流程、技术标准和安全监管要求;另一方面,鼓励加装电梯的楼栋成立电梯管理小组,制定运行维护公约,设立专项维修基金,确保电梯长期安全运行。对于后续的电费、维保费用,居民普遍采用按月缴纳的方式,形成可持续的管理模式。
从更广的视角看,新密市的步梯房改造电梯案例,体现了城市治理精细化、人性化的发展方向。它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更新,更是基层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在推动过程中,政府没有“一刀切”,而是尊重居民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议事协商化解分歧,凝聚共识。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正是现代社区治理的核心所在。
当然,改造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低层住户因担心采光、噪音或房价受影响而持反对意见;个别小区因建筑间距过窄不具备加装条件;资金筹措对经济困难家庭仍有一定压力。对此,新密市正积极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如推广“代建租用”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并运营电梯,居民按次或按月付费使用,减轻一次性出资负担;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心理疏导,增进邻里理解与包容。
总体而言,郑州新密步梯房改造加装电梯的实践,是一项顺民心、惠民生的暖心工程。它让无数“悬空老人”重新拥抱社会,也让老旧小区重燃生活活力。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相信更多居民将享受到“一键到家”的便利。而这背后,是城市温度的体现,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真实写照。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