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旧小区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日益迫切。在众多改造项目中,加装电梯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作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县级市,在推进老小区适老化改造方面走在前列,其多个老旧小区成功加装电梯的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位于新密市区的东大街社区某家属院是典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多层住宅小区,共有6栋楼,住户以中老年人为主。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所有楼栋均未配备电梯,居民上下楼极为不便,尤其对于年迈体弱或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爬楼梯成了一种“日常挑战”。多年来,居民多次反映希望加装电梯,但因资金分摊、低层住户反对、审批流程复杂等问题,项目迟迟未能落地。
转机出现在2021年,随着郑州市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财政补贴政策、简化审批流程,并鼓励街道、社区牵头协调,新密市迅速响应,将老小区加装电梯纳入民生实事工程。东大街社区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邀请住建部门、设计单位、电梯公司共同参与,逐户走访征求意见,最终形成“政府引导、居民自愿、共商共建”的推进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小区采取“一梯一策”的方式制定方案。以3号楼为例,该楼共7层,2个单元,每单元8户,共计16户。经过多轮协商,居民达成一致:按照楼层高低实行阶梯式费用分摊机制,高层住户承担较多费用,低层住户适当减免甚至不缴费;同时申请市级财政补贴每台电梯15万元,剩余费用由业主共同筹集。此外,为打消一楼住户顾虑,施工方优化设计方案,采用侧挂式电梯井道,减少对采光和通风的影响,并承诺后期维护费用由全体受益业主共同承担。
2022年初,首部电梯正式动工建设。施工期间,社区设立临时联络点,及时通报进度,协调解决噪音、临时出行等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同年6月,电梯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当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八旬老人在家门口乘上电梯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这不仅是一次设施升级,更是一次邻里关系的重塑与社区凝聚力的提升。
东大街社区的成功经验很快在新密市其他老旧小区推广开来。如新华路街道的化肥厂家属院、西大街的棉纺厂生活区等相继启动加装项目。截至2023年底,新密市已有超过40个单元完成电梯加装,惠及居民近千户,其中政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6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近1000万元。
这一系列实践表明,老小区加装电梯并非简单的工程建设,而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协调的社会治理工程。新密市的做法体现出几个关键要素:一是政策支持到位,从资金补贴到审批绿色通道,有效降低了居民参与门槛;二是基层治理发力,社区居委会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居民自治协商;三是技术方案灵活,因地制宜选择电梯类型和安装位置,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结构和邻里关系的影响。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部分小区因住户意见难以统一、房屋结构不适合加装等原因进展缓慢。此外,后期运维管理、电费分摊、故障应急等问题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为此,新密市正探索引入专业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加装电梯,推行“电梯养老保险”制度,并推动将加装电梯纳入城市更新整体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郑州新密老小区加装电梯的实践,既回应了群众“上楼下楼不再难”的现实期盼,也展现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能力与温度。它不仅是垂直交通的改善,更是社会温情的延伸。未来,随着更多政策资源下沉和居民共识增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老楼“长出”电梯,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一键直达”的幸福生活。这一民生工程的持续推进,也将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宝贵的“新密样本”。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