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对居住环境舒适性与便利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新密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县级市,拥有大量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住宅楼,这些建筑普遍未配备电梯,给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日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推进旧楼加装电梯工程已刻不容缓。
在制定新密市旧楼加装电梯施工方案时,首先应坚持“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居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由于老旧小区建筑结构多样、空间布局复杂,必须对每一栋拟加装电梯的楼体进行详细勘察和结构评估,确保加装后不会影响原有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施工单位需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专项设计,并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形成完整的可行性报告和技术图纸,为后续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在具体施工流程上,整个加装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前期调研与意见征集、方案设计与审批、施工准备、现场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第一阶段中,社区或业主委员会应牵头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充分听取各楼层住户的意见,尤其是低层住户的顾虑,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对于存在异议的情况,可通过补偿机制或优化设计方案予以协调解决,力求实现“多数同意、兼顾少数”的和谐推进模式。
进入方案设计阶段后,应根据楼体朝向、公共空间分布及管线走向等因素,合理选择外挂式或连廊式加装方式。目前较为成熟的外挂井道式电梯因其不占用室内面积、施工周期短、维护方便等优点,在新密市多个试点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设计方案还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通道及无障碍通行需求,确保新加装电梯既实用又美观,与小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施工准备阶段包括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完成施工图审查、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证等。在此过程中,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需协同配合,简化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缩短项目落地时间。此外,还应明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电梯供应商的责任分工,建立质量与安全监督机制,确保全过程可控可查。
施工现场管理是保障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施工期间应设置围挡和安全警示标志,采取降噪、防尘措施,尽量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特别是在拆除部分墙体或基础开挖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操作,防止对原有结构造成损伤。所有材料进场须经检验合格,焊接、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应全程留痕,重要节点需经监理签字确认。同时,鼓励采用装配式钢结构井道,实现工厂预制、现场拼装,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电梯安装完成后,需组织专业机构进行整机检测和载荷试验,确保运行平稳、制动可靠。随后由建设单位牵头,联合设计、施工、监理及使用单位共同开展竣工验收,并向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投入使用后,应明确后期维保责任主体,建议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或委托专业维保公司定期检修,确保电梯长期安全运行。
为减轻居民经济负担,新密市政府可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加装项目给予每台一定金额的资金支持,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如“代建租用”“共享电梯”等新型运营模式。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推出专项贷款产品,帮助居民缓解一次性出资压力。
总体来看,旧楼加装电梯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工程,涉及技术、资金、邻里关系等多重因素。新密市在推进过程中,既要注重工程技术的科学性,也要重视群众工作的细致性,做到政策透明、程序规范、服务到位。通过统筹规划、分类施策、稳步推进,力争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应装尽装,切实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