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马术运动在河南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马术俱乐部开始在城市中心或高层建筑内设立训练和展示场地。为保障马匹在垂直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河南省马术协会正式发布了《河南省马术协会俱乐部标准——电梯马匹运输安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旨在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管理空白,推动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该规范适用于所有在河南省注册并开展马术活动的俱乐部,凡涉及使用电梯进行马匹运输的场所,均需严格遵守本规范的相关要求。其核心目标是确保马匹在电梯运输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行为稳定及生理健康,同时兼顾操作人员的安全与设备的合理使用。
首先,规范明确了可进行电梯运输的马匹类型与条件。原则上,仅允许身高不超过1.7米、体重低于600公斤的成年马匹或经过专业评估的幼驹通过电梯运输。运输前,必须由兽医或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对马匹进行健康检查,确认其无急性疾病、外伤或应激反应倾向。此外,处于发情期、妊娠后期或刚接受手术的马匹禁止使用电梯运输。
其次,规范对运输所使用的电梯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用于马匹运输的电梯必须为专用货梯或经过特别审批的客货两用梯,载重能力不得低于2吨,轿厢内部净高不低于2.4米,宽度不小于2米,深度不少于3米,以确保马匹站立时有足够的空间保持平衡。电梯地面须铺设防滑橡胶垫,并设置固定扶手或围栏,防止马匹滑倒或碰撞。同时,电梯运行速度应控制在每秒0.5米以内,以减少启停过程中的惯性冲击。
在操作流程方面,规范制定了严格的运输程序。每次运输前,须由至少两名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协同完成准备工作。其中一人负责引导马匹进入轿厢,另一人负责监控电梯控制系统及紧急装置。马匹进入前,需清理轿厢内杂物,检查门缝、按钮及报警系统是否正常。运输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突然声响或强光刺激。建议在马匹口部佩戴轻便鼻箍,以控制其头部摆动,但不得使用强制性束缚工具。
运输期间,电梯不得搭载其他乘客或大型物品,确保全程专梯专用。如遇停电或故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紧急通话系统联系维保单位,并安抚马匹情绪,必要时由专业人员协助将其安全转移。规范还要求每台用于马匹运输的电梯必须配备视频监控系统,记录全过程,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以便事后追溯与责任认定。
为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规范强调所有参与马匹电梯运输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河南省马术协会组织的专项培训,并通过理论与实操考核后持证上岗。培训内容涵盖马匹行为学基础、应急处置流程、电梯结构原理及人马协同技巧等。俱乐部需建立人员档案,定期组织复训与演练,确保团队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此外,规范鼓励俱乐部建立“马匹电梯运输日志”,详细记录每次运输的时间、马匹信息、操作人员、健康状态及异常情况。该日志将作为年检和评级的重要依据。对于违反本规范的行为,协会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或取消其相关运营资格的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该规范的出台并非一蹴而就。在制定过程中,河南省马术协会联合了省内多家知名马术俱乐部、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动物福利组织及 veterinary experts,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调研与模拟测试。通过对郑州、洛阳、新乡等地典型场馆的案例分析,充分考虑了不同建筑结构、电梯型号与马匹品种之间的适配性,最终形成了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技术标准。
可以预见,《电梯马匹运输安全规范》的实施,不仅将有效降低马匹在高层建筑内移动的风险,还将提升公众对马术运动安全性的认知,促进城市马术空间的合理布局。未来,河南省马术协会计划将此规范推广至更多中西部省份,并推动其上升为区域性行业标准,为中国马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总之,马匹运输虽是马术运营中的一个细节环节,却直接关系到动物福利、人身安全与行业形象。唯有通过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人马和谐共处,让马术这项古老而优雅的运动,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焕发新的生机。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