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医疗电梯无菌控制技术升级
2025-09-2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公众对医疗服务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医院环境中的感染控制问题逐渐成为公共卫生管理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中,人员流动性大、病患密集、交叉感染风险高,电梯作为院内高频使用的垂直交通设施,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为此,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期在《全国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指南》的基础上,推动重点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电梯无菌控制技术升级”项目,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医院公共空间的微生物防控能力,进一步筑牢院感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传统医院电梯长期面临清洁不彻底、空气流通差、表面细菌滋生等问题。尤其是在手术科室、重症监护室(ICU)、肿瘤科等高风险区域,电梯常作为危重病人转运的重要通道,若未能实现有效消毒,极易成为病原体传播的“隐形温床”。过去,多数医院依赖人工定时擦拭与喷洒消毒液的方式进行清洁,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且存在消毒盲区,难以应对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菌等高致病性微生物的持续威胁。

此次由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的技术升级,核心在于将智能化、自动化与生物防控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的电梯无菌管理体系。首先,在硬件层面,试点医院已逐步引入具备自清洁功能的不锈钢抗菌轿厢材料,其表面经纳米银离子涂层处理,可有效抑制99.9%以上的常见致病菌附着与繁殖。同时,电梯按钮全面更换为非接触式红外感应或语音控制系统,避免因频繁触碰造成的交叉污染。

其次,空气净化系统得到显著优化。新型医疗电梯配备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EPA)与紫外线循环杀菌装置,可在每次运行间隙自动启动,对轿厢内部空气进行多层级过滤与灭菌。部分先进机型还集成负离子发生技术,进一步降低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与微生物浓度,确保空气质量达到Ⅰ类医疗环境标准。相关监测数据显示,经过技术升级后的电梯内空气菌落总数平均下降87%,显著优于传统清洁方式的效果。

更为关键的是,本次升级引入了物联网(IoT)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电梯卫生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每台电梯均安装环境传感器,可连续采集温度、湿度、PM2.5及微生物浓度等数据,并通过5G网络上传至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一旦检测到异常指标,系统将自动触发深度消杀程序,并向后勤管理人员发送警报,确保问题及时处置。此外,电梯使用频率、停留时间、高峰人流等运营数据也被纳入分析模型,用于优化清洁排班与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管理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已率先完成首批试点改造。临床反馈表明,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电梯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提升,院内呼吸道与接触传播类感染的发生率也呈现下降趋势。一位长期在ICU工作的护士表示:“以前推病人进电梯时总担心环境不洁,现在看到有自动消毒灯亮起,心里踏实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技术升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评估与循证医学基础上。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疾控局、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及多家科研机构,制定了《医疗电梯微生物控制技术规范(试行)》,明确设备性能、检测方法、维护周期等技术参数,并要求所有参与改造的电梯必须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生物安全认证。

未来,该技术有望从重点科室向全院推广,并逐步覆盖门诊、急诊、住院部等各类电梯场景。同时,卫健委计划将医疗电梯无菌控制纳入医院等级评审与感染防控考核体系,推动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此外,相关技术成果也将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助力提升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安全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科技与医疗管理的深度融合,电梯这一看似普通的公共设施,正在转变为守护生命健康的“智能哨点”。这场由卫健委引领的技术革新,不仅是对传统院感防控模式的突破,更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一步。在追求精准医疗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每一个细微环节的安全保障——因为真正的医疗安全,往往藏于细节之中。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