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持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与管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这一背景下,郑州市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在重点行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特种设备领域,率先探索将信用管理机制引入电梯行业,通过“电梯企业信用技术关联”模式,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有效提升了电梯安全管理水平,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所谓“电梯企业信用技术关联”,是指依托郑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电梯生产、安装、维保、检测等全链条企业的信用状况与其实际技术行为进行动态关联和综合评价。该机制通过整合市场监管、住建、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建立覆盖全市电梯企业的信用档案,并结合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的电梯运行数据,实现对企业服务质量、安全记录、投诉处理、维保频次等关键指标的量化评估,进而形成多维度的信用评分体系。
这一创新举措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监管中“重处罚、轻预防”的局限,转向“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追责”全过程闭环管理。例如,当某家维保企业在多个小区频繁出现维保记录缺失或故障响应超时的情况,系统会自动触发信用扣分机制,并向监管部门发出预警提示。监管部门可根据信用等级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给予政策支持;对信用较差的企业则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增加现场检查频率,甚至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或新建项目投标资格。
此外,郑州市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还推动建立了“信用+技术”双轮驱动的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通过政务云平台实现电梯设备编号、使用单位、维保合同、检验报告等基础信息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接入智慧电梯监管平台,利用传感器、远程监控、AI识别等技术手段,实时上传电梯运行状态和维保作业影像资料。这些技术数据不仅为信用评价提供客观依据,也极大增强了监管的精准性和透明度。
值得一提的是,该机制还注重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市民可通过“郑好办”APP或微信小程序查询所乘电梯的维保记录、检验有效期及所属企业的信用等级,发现问题可一键投诉举报。相关投诉处理情况也将纳入企业信用评分,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这种公开透明的信用公示制度,倒逼企业主动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从实施成效来看,自“电梯企业信用技术关联”机制推行以来,郑州市电梯困人故障率同比下降18%,维保到位率提升至96%以上,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同时,已有超过200家电梯相关企业完成信用建档,初步形成了分类监管、奖惩分明的行业生态。部分龙头企业还以此为契机,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引入数字化维保管理系统,进一步巩固了市场竞争力。
当然,任何新机制的落地都面临挑战。目前仍存在部分中小企业数据报送不及时、技术对接成本较高、跨部门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对此,郑州市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正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电梯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地方标准,明确数据采集范围、信用评级规则和结果应用路径,并计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帮助中小维保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确保信用体系建设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诚信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信用治理将在更多民生领域发挥基础性作用。郑州市在电梯行业开展的信用技术关联实践,不仅是技术赋能监管的一次成功探索,更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它证明了信用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转化为具体工具,服务于公共安全和百姓福祉的有效手段。下一步,郑州还将把这一模式拓展至燃气、供水、消防等其他城市生命线工程,打造全域覆盖、动态感知、智能预警的城市安全信用治理体系。
总而言之,“电梯企业信用技术关联”是郑州市信用体系建设迈向精细化、智能化的重要一步。它以数据为纽带,以信用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重构了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城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这样的创新实践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共同筑牢人民群众“上上下下”的安全防线。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