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高效、智能化管理已成为公共安全管理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在这一背景下,河南省行政学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干部培训内容,将“电梯技术升级与公共管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开设了《电梯技术升级公共管理课程》,旨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强化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
该课程立足于公共管理实际需求,结合电梯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系统整合了工程技术、安全管理、政策法规与应急处置等多维度知识,形成了一套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管理融合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涵盖电梯结构原理、智能监测系统应用、老旧电梯改造技术、电梯安全监管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解读等多个模块,全面覆盖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课程的一大亮点在于其“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河南省行政学院联合省内市场监管部门、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知名电梯制造企业及高校科研团队,组建了跨领域的专家讲师团。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使学员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能深入理解技术背后的管理逻辑和现实挑战。例如,在“电梯困人事故应急演练”模块中,学员需在模拟场景中协调消防、医疗、物业等多方力量,制定应急方案并现场推演,极大提升了实战应对能力。
此外,课程特别注重对基层干部的实操能力培养。针对当前老旧小区电梯老化严重、维保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课程设置了“电梯更新改造项目管理”专题,指导学员如何科学评估电梯运行状况、编制更新预算、组织招投标流程,并协调居民意见,确保民生工程顺利推进。同时,课程还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教学,如电梯物联网监控平台的操作使用,帮助干部掌握利用大数据提升监管效率的方法,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管理模式转变。
在政策层面,课程紧密结合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深入解读地方政府在电梯安全管理中的职责边界与协同机制。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引导学员反思监管盲区与制度漏洞,增强依法履职意识。特别是在责任追究与风险防控方面,课程强调“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推动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还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电梯管理创新路径。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电梯正逐步向智能化、联网化方向发展。课程专门设置“智慧电梯与城市治理”专题,介绍远程监控、故障预警、人脸识别乘梯、能耗分析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并探讨其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潜力。学员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把握技术变革带来的治理机遇,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
自课程开设以来,已累计培训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及街道、社区管理人员近千人次,获得广泛好评。许多参训干部表示,以往对电梯管理多停留在“出了事才管”的被动思维,通过系统学习,真正认识到电梯不仅是技术设备,更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未来,河南省行政学院计划进一步拓展课程深度与广度,拟增设“电梯安全管理国际比较”“无障碍电梯建设与适老化改造”等新专题,并探索将课程内容融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和在职轮训体系,形成长效化、制度化的培训机制。同时,依托学院智库资源,开展电梯安全管理政策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助力打造安全、宜居、智慧的城市环境。
总体而言,《电梯技术升级公共管理课程》不仅是专业技术与公共管理的深度融合,更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创新的生动体现。它标志着公共安全管理正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迈进。通过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治理能力,河南省正在以实际行动筑牢城市安全底线,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