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与维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郑州市职业教育教研室积极推进电梯维修专业实训设备的技术升级工作,旨在构建更加科学、先进、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教学体系,培养具备高素质技术技能的电梯维保人才。
此次技术升级项目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核心理念,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导向,聚焦电梯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短板,系统性地对现有实训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升级后的实训平台不仅涵盖了传统电梯的基本结构与控制原理教学功能,更引入了智能化监控系统、远程故障诊断模块、变频驱动技术以及物联网(IoT)接入能力,全面对接当前主流电梯品牌的技术标准和发展趋势。
在硬件方面,教研室新增了多台模拟真实环境运行的曳引式电梯实训装置,具备完整的机房、井道、轿厢、层门及控制系统。设备支持多种运行模式切换,包括自动、检修、消防联动等,能够真实还原电梯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同时,配备了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可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如速度、加速度、电流、电压、门区信号等,便于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与故障排查训练。此外,还建设了独立的安全保护实训区,涵盖限速器—安全钳联动测试、缓冲器性能检测、电气安全回路验证等内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能力。
软件系统的升级同样成为本次改造的重点。通过引入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电脑端或VR设备上进行三维交互式学习,提前熟悉电梯内部结构和拆装流程,降低实操风险。平台内置典型故障案例库,涵盖电气短路、接触不良、编码器失灵、抱闸异常等多种常见问题,支持教师设置故障点并记录学生排故过程,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精准反馈。与此同时,配套开发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课程资源数字化、实训任务派发自动化、考核评分标准化,极大提升了教学管理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技术升级过程中,郑州市职业教育教研室积极联合本地电梯制造企业、维保公司及行业协会开展深度合作。多家知名电梯企业参与了设备选型论证和技术支持,部分企业还捐赠了退役但功能完好的整梯用于教学拆解分析。这种“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模式,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也确保了实训内容与产业一线无缝衔接。企业工程师定期走进课堂授课,指导学生掌握最新维保工艺和行业规范,真正实现了“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作业即产品”的教学转型。
为了保障新技术的有效应用,教研室同步启动了师资队伍能力提升计划。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电梯技术培训,赴先进职业院校考察交流,并邀请行业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和实操指导。目前,已形成一支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熟悉现代电梯技术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教学成效来看,技术升级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力显著增强。在近两年的河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梯安装与维修”赛项中,郑州市多所中高职院校代表队成绩稳步提升,多次斩获一等奖。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多数进入奥的斯、通力、日立、迅达等国内外知名电梯企业,获得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展望未来,郑州市职业教育教研室将以此次电梯维修专业实训设备升级为契机,进一步拓展智能制造、楼宇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实训体系建设,推动专业群协同发展。同时,探索建立区域性公共实训中心,面向全市乃至全省职业院校开放共享优质资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总之,电梯维修专业实训设备的技术升级不仅是教学条件的改善,更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体现。它标志着郑州职业教育正朝着更加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为服务地方经济、保障公共安全、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贡献着坚实力量。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