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乡村电梯文化墙技术应用
2025-09-22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积极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新路径,在基础设施升级与文化传承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乡村电梯文化墙技术应用” 作为一项创新性举措,正在悄然改变传统村落的面貌,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便利性,更通过文化赋能实现了乡风文明的现代化表达。

在郑州部分山区及丘陵地带的村庄,由于地形起伏较大,村民日常出行尤其是老年人上下坡极为不便。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联合住建、交通、文旅等多部门,率先在登封、新密、巩义等地试点建设“乡村电梯”,即垂直升降或斜行电梯系统,连接村落高低区域,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壁垒。然而,电梯本身只是功能载体,如何让其融入乡村整体风貌,并承载文化价值,成为项目设计中的关键课题。由此,“文化墙技术”的引入应运而生。

所谓“乡村电梯文化墙技术应用”,是指在电梯井道外立面、候梯厅及周边空间,通过艺术化设计与数字技术手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展示墙。这些文化墙并非简单的标语张贴或壁画绘制,而是融合了本土历史、民俗风情、农耕文明、非遗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综合性文化工程。例如,在登封某村的电梯外墙上,采用浮雕与彩绘结合的方式,还原了嵩山地区的古代书院场景与少林武术传承脉络;而在新密一处以剪纸闻名的村落,文化墙则运用激光镂空金属板工艺,将民间剪纸图案立体呈现,白天光影交错,夜晚灯光透射,形成动态视觉效果。

技术层面,文化墙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耐久性与环保性。材料选用抗紫外线、防雨水侵蚀的复合板材,表面涂层具备自清洁功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同时,部分试点项目引入AR增强现实技术,村民和游客通过手机扫描墙面二维码,即可观看相关历史故事的动画短片,或聆听本地老人讲述口述史,实现“可阅读的墙体”。这种“科技+文化”的融合模式,不仅增强了互动体验,也让年轻一代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家乡根脉。

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墙的创作过程本身成为凝聚村民共识、激发参与热情的重要契机。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在项目实施前,组织专家团队深入村落调研,召开村民议事会,广泛征集群众意见。许多墙绘内容由本村老人提供素材,孩童参与草图绘制,退休教师撰写文案,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文化自己讲”。一位参与设计的老村干部感慨:“以前总觉得文化是博物馆里的东西,现在发现,我们 everyday 的生活就是文化。”

此外,电梯文化墙还承担着公共服务信息传播的功能。在墙体适当位置设置电子屏或信息栏,实时发布村务通知、农技知识、天气预警、政策解读等内容,使电梯站点成为集交通、文化、信息于一体的乡村公共空间节点。尤其在农忙季节,村民等候电梯时便可获取最新农业补贴政策,极大提升了政务信息的触达率。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乡村电梯文化墙的推广,体现了郑州在乡村振兴中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软硬兼施”的发展理念。它不只是解决出行难题的技术方案,更是重塑乡村精神空间的文化实践。通过将现代设施与传统文化有机嫁接,既避免了“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建设,又防止了“为美而美”的形式主义倾向。

目前,郑州市已有12个行政村完成电梯文化墙建设,另有20余个村庄进入规划阶段。市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表示,下一步将制定《乡村公共设施文化植入导则》,明确文化墙的主题选择、艺术风格、技术标准与运维机制,推动该项目从“试点探索”走向“规范推广”。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电梯文化墙在广袤乡野拔地而起,它们将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标志性符号——既是通往高处的阶梯,也是通向心灵深处的文化长廊。在这里,机械的升降运动被赋予人文温度,沉默的墙体开始讲述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而这,正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便捷生活中,看见自己的历史,听见自己的声音,认同自己的家园。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