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电梯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2025-09-2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使用频率日益增加。然而,伴随而来的是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住宅楼、医院、学校等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场所,电梯噪声污染已成为群众投诉较多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编制并发布了《电梯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旨在从技术层面规范电梯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推动绿色建筑和宜居环境建设。

该技术规范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在电梯噪声污染防治领域系统性标准的空白。以往,虽然《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等国家标准对建筑内部噪声限值提出了要求,但针对电梯这一特定噪声源的控制措施缺乏详细指导。本规范结合我国电梯使用现状、建筑结构特点以及噪声传播机理,提出了科学、可操作的技术路径,涵盖了噪声源识别、传播路径控制、受声点防护及监测评估等多个环节,构建起一套完整的防治体系。

在噪声源控制方面,规范强调应优先从电梯设备本身入手。建议选用低噪声曳引机、优化导轨安装精度、采用减振型轿厢悬挂系统等措施,从源头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产生。同时,鼓励电梯制造企业提升产品环保性能,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对于既有建筑中的老旧电梯,规范也提出了改造建议,如加装弹性支撑、更换高阻尼材料等,以实现降噪目标。

在传播路径控制上,规范明确了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阶段的关键控制点。例如,电梯井道应尽量避免与卧室、书房等敏感房间相邻;若无法避免,应设置隔声墙体或空气层,并采用高密度隔声材料进行封堵。此外,规范还特别指出,电梯机房与居住空间之间的楼板应进行浮筑楼板或弹性垫层处理,有效阻断结构传声。对于井道内的通风口、检修门等薄弱环节,也应采取密封和吸声处理,防止噪声泄漏。

受声点防护是噪声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针对已出现噪声扰民的住宅,规范推荐采用室内加装隔声窗、墙面吸声板、吊顶隔声层等方式进行被动降噪。同时,强调应结合实际测量数据,开展个性化噪声治理方案设计,避免“一刀切”式的处理方式。对于特殊人群聚集场所,如养老院、医院病房等,还应执行更为严格的噪声控制标准,确保声环境安全舒适。

为保障技术措施的有效实施,规范建立了全过程的噪声监测与评估机制。要求在电梯安装、验收及后期运维阶段定期开展噪声检测,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测量方法,记录A声级、倍频带声压级等关键参数。对于超标情况,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同时,鼓励引入智能化监测系统,实现噪声数据的实时采集与远程管理,提升监管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电梯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不仅关注技术细节,还注重多方协作与责任落实。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电梯制造商、物业管理方等各相关主体在噪声防控中的职责分工,倡导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加强前期规划、严格施工监管、强化后期维护,形成闭环管理体系。

总体来看,该技术规范的发布是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向精细化、专业化迈进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为解决电梯噪声扰民问题提供了权威依据,也为建筑声学设计和环保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和技术标准的持续完善,相信电梯噪声将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的安静权益也将得到更好保障。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规范落地实施,共同营造宁静、健康、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