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电梯AI语音助手技术规范
2025-09-22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在多个垂直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智慧楼宇与智能电梯场景中,AI语音助手正逐步成为提升用户体验、优化设备管理效率的重要工具。为推动郑州市电梯智能化升级,规范电梯AI语音助手的技术标准与应用实践,郑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牵头制定了《电梯AI语音助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旨在构建统一、安全、高效的技术框架,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该《规范》涵盖了技术架构、功能要求、语音识别能力、交互设计、数据安全、系统兼容性及测试评估等多个维度,适用于安装于各类载人电梯中的AI语音助手产品,包括新建电梯配套系统以及既有电梯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其核心目标是确保语音助手在真实使用环境中具备高准确性、低延迟响应、强环境适应性和良好的用户友好性。

技术架构层面,《规范》明确指出,电梯AI语音助手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的混合部署模式。本地端需具备基础语音唤醒、关键词识别和指令解析能力,以保障在网络中断或弱信号情况下的基本服务可用性;云端则负责复杂语义理解、上下文记忆及多轮对话处理,提升交互自然度。同时,系统应支持OTA远程升级,便于功能迭代与安全补丁更新。

功能要求方面,《规范》对语音助手的基础功能和扩展功能进行了分类定义。基础功能包括楼层呼叫、运行状态播报、紧急求助响应、无障碍引导等。例如,用户可通过“去十楼”“我要下楼”等自然语言完成操作,系统应在1秒内准确响应并触发电梯控制系统。对于老年人或视障人士,《规范》特别强调应提供语音提示音量调节、慢速播报、重复确认等辅助功能,体现科技的人文关怀。

扩展功能则涵盖信息发布(如天气、时间、物业通知)、访客引导、异常行为预警(如长时间滞留、剧烈碰撞)等。值得注意的是,《规范》鼓励引入多模态交互能力,如结合摄像头实现人脸识别呼梯,但必须严格遵循隐私保护原则,禁止未经授权的数据采集与存储。

语音识别性能是衡量AI语音助手实用性的关键指标。《规范》规定,在典型电梯运行噪声环境下(约60-75分贝),系统对普通话的唤醒准确率应不低于98%,命令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5%。同时,应支持至少三种方言口音(如河南话、四川话、粤语)的识别,并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过滤背景音乐、手机铃声等非目标声源。

交互设计上,《规范》倡导“简洁、清晰、可预测”的对话逻辑。系统回复应避免冗长术语,优先使用短句结构。例如,“已为您呼叫三楼”优于“正在处理您的三楼请求,请稍候”。此外,系统应具备错误恢复机制,当识别失败时主动提示用户重新表述,而非沉默或执行错误指令。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规范》的重点关注内容。所有语音数据应在设备端完成初步处理,敏感信息不得上传至第三方平台。若需云端处理,必须经过加密传输,并遵循最小必要原则。用户语音记录保存时间不得超过7天,且不得用于广告推送或其他商业用途。企业须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以上认证,并定期开展安全审计。

为确保技术落地的一致性,《规范》还提出了兼容性要求:语音助手应适配主流电梯品牌控制系统接口(如CAN总线、Modbus协议),支持RS485或以太网通信方式,并能在-10℃至50℃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电源设计应满足电梯井道供电特性,具备过压、过流保护机制。

最后,《规范》建立了完整的测试与评估体系,包括实验室模拟测试与实地场景验证两个阶段。测试项目涵盖唤醒灵敏度、误唤醒率、响应延迟、多轮对话连贯性、极端噪声环境表现等。行业协会将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认证工作,通过认证的产品可获得“郑州智梯AI标识”,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参考。

总体而言,《郑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电梯AI语音助手技术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本地智能电梯产业迈入标准化发展新阶段。它不仅为技术研发提供了明确指引,也为政府监管、用户选择和行业自律奠定了制度基础。未来,随着5G、大模型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电梯AI语音助手有望实现更高级别的语义理解与主动服务能力,真正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中的“有温度的入口”。而这一进程,离不开持续完善的技术规范与跨行业的协同创新。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