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电梯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升级
2025-09-2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高层建筑数量的迅猛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运行安全与智能化水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电梯控制系统的背景下,电梯控制系统正逐步由传统的机械电气控制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演进。然而,技术进步在提升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风险。为此,依据《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相关标准,开展电梯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升级已成为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举措。

电梯控制系统本质上是一套集成了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和人机交互界面的复杂工业控制系统。传统电梯系统多采用封闭式架构,网络暴露面较小,安全风险相对可控。但随着远程监控、故障诊断、智能调度等功能的引入,越来越多的电梯控制系统接入企业内网乃至互联网,形成了开放或半开放的网络环境。这种连接性虽提升了运维效率,却也使系统面临诸如恶意代码注入、非法远程操控、数据窃取和拒绝服务攻击等新型威胁。一旦被攻击者利用,不仅可能导致电梯异常停运、误动作甚至坠落等严重安全事故,还可能成为攻击建筑其他信息系统的跳板,造成更大范围的安全隐患。

在此背景下,《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提供了权威指导。该技术体系强调“主动防御、纵深防御、持续监测”的安全理念,要求对包括电梯控制系统在内的各类工业控制系统实施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具体到电梯领域,安全防护升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设备层的安全可信。 应优先选用通过国家网络安全审查认证的电梯控制设备,确保其硬件、固件和操作系统具备基本的安全基线。对于新部署的电梯系统,必须支持安全启动、固件签名验证、访问控制等基础安全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修改和替换。

第二,构建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体系。 依据“最小权限原则”,对电梯控制系统所在的网络区域进行逻辑或物理隔离,部署工业防火墙、安全网关等专用防护设备,严格限制外部网络对控制系统的直接访问。同时,建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通过身份认证和双因素验证进入管理系统。

第三,加强通信链路的安全加密。 所有涉及电梯状态数据上传、远程指令下发的通信过程必须采用国密算法或国际通用的强加密协议(如TLS 1.3),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听或篡改。对于无线通信方式(如4G/5G、LoRa等),还需额外防范信号干扰和中间人攻击。

第四,建立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机制。 在电梯控制网络中部署工业入侵检测系统(IDS)和日志审计平台,实时监控异常行为,及时发现潜在攻击。同时,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演练,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设备、恢复系统运行,并依法依规上报主管部门。

第五,推动全链条责任落实。 电梯制造商、楼宇业主、物业公司、维保单位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共同承担安全责任。制造企业需在产品设计阶段嵌入安全基因;运营方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监管部门则应依据《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电梯控制系统安全合规性的监督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电梯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升级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与制度协同推进的过程。当前,部分老旧电梯尚未完成智能化改造,其控制系统仍处于“裸奔”状态,安全隐患突出。因此,各地应加快制定电梯网络安全改造路线图,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场所电梯的安全升级,并鼓励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参与评估与整改。

综上所述,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的今天,电梯已不再仅仅是运输工具,更是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框架,全面推进电梯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升级,既是防范新型网络风险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环节。唯有坚持技术防控与制度建设并重,才能真正筑牢电梯安全的“数字防线”,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乘梯出行中都感受到安心与信赖。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