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等概念逐步落地,电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设备,其智能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升。然而,在享受便捷与高效的同时,电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控制指令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已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家密码管理局对商用密码的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在涉及公共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强调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加密技术保障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在此背景下,将商用密码技术应用于电梯控制指令的加密传输,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
传统的电梯控制系统多依赖于本地逻辑控制或简单的通信协议进行指令传输,如CAN总线、RS485等,这些方式在封闭环境中尚可运行,但在接入互联网或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后,极易受到中间人攻击、数据篡改或重放攻击等网络威胁。例如,攻击者可通过监听通信链路获取电梯运行状态,甚至伪造开门、停梯或定向指令,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因此,确保电梯控制指令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成为智能楼宇建设中的关键课题。
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及相关标准,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了密码应用的法律依据和技术指导。其中明确指出,涉及公共安全、国计民生的重要系统,应优先采用SM2、SM3、SM4等国产商用密码算法进行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这些算法不仅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安全强度,而且完全自主可控,有效避免了因使用国外密码算法可能带来的“后门”风险。
在电梯控制系统中引入商用密码技术,首先需要对控制指令的传输通道进行端到端加密。以SM4分组密码算法为例,可在电梯主控单元与远程监控平台之间建立安全通信链路。每次发送控制指令前,系统使用预共享密钥或基于SM2的公钥体制对指令内容进行加密,并附加SM3哈希生成的消息验证码(MAC),确保数据完整性。接收端在解密后验证MAC值,若不匹配则拒绝执行,从而有效防止数据被篡改或伪造。
此外,商用密码技术还可用于设备身份认证。通过在每台电梯控制器中嵌入支持国密算法的安全芯片或密码模块,实现设备的唯一数字身份绑定。在指令下发前,监控中心需先通过SM2数字签名机制对指令进行签名,电梯端则利用预置的公钥证书验证签名合法性,只有通过认证的指令才被允许执行。这种双向认证机制极大提升了系统的抗攻击能力,杜绝了非法设备接入或冒充控制中心的风险。
在实际部署中,商用密码的应用还需考虑实时性与资源开销的平衡。电梯控制系统通常由嵌入式设备构成,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有限。为此,可采用轻量级国密协议栈,优化加密算法的实现方式,如使用查表法加速SM4运算,或采用会话密钥机制减少频繁的非对称加密操作。同时,结合时间戳与序列号机制,防范重放攻击,确保每条指令的时效性和唯一性。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密码管理局已推动多个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试点项目,将国密算法纳入电梯、门禁、消防等子系统的安全规范中。部分城市的新建高层住宅和公共建筑已强制要求电梯控制系统支持国密加密通信,标志着商用密码在民用关键设施中的深度落地。
未来,随着5G、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在电梯运维中的广泛应用,控制指令的传输将更加复杂和高频,对加密传输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持续优化国密算法在嵌入式环境中的适配能力,推动密码模块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同时,应加强跨部门协作,建立统一的密码应用评估与监管机制,确保各类电梯系统在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始终筑牢安全防线。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标准的电梯控制指令加密传输,不仅是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技术手段,更是构建可信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通过全面推广国密算法在电梯等公共设施中的应用,我们能够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推动我国密码产业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底座。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