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技术合作的不断深化,国际技术转移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大省,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本地企业与国际先进技术对接的重要平台。其中,电梯行业欧盟标准转换技术项目,正是该中心推动高技术成果转化、助力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
电梯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技术标准直接关系到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欧盟作为全球电梯技术标准最为严格和完善的地区之一,其EN 81系列标准被广泛视为国际先进水平的标杆。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电梯制造企业在产品出口过程中,常因技术标准不一致、认证体系差异等问题遭遇市场准入壁垒。如何实现从国标(GB标准)向欧盟标准(EN标准)的技术转换,成为制约企业拓展欧洲市场的关键瓶颈。
河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行业痛点,联合省内重点电梯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及国际标准化专家,启动了“电梯欧盟标准转换技术”专项攻关项目。该项目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核心路径,旨在帮助本土企业系统掌握欧盟电梯设计、制造、安装及检验全过程的技术要求,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首先对EN 81-20、EN 81-50等核心标准进行了全面解读与对比分析,梳理出与我国现行GB 7588标准在结构设计、安全保护、电磁兼容、能效评估等方面的差异点。例如,在轿厢意外移动保护(UCMP)、门锁装置可靠性、紧急救援响应时间等方面,欧盟标准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针对这些技术难点,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多轮技术研讨和模拟验证,开发出适用于国产电梯产品的模块化改造方案。
与此同时,项目注重“软硬结合”,不仅关注硬件技术的升级,更强调管理流程的国际化接轨。通过引入欧盟CE认证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帮助企业建立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流程合规性审查体系。此外,中心还搭建了线上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标准文本翻译、认证咨询、检测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成本门槛。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已初见成效。郑州某知名电梯企业通过技术转移中心的支持,完成了多款载货电梯和乘客电梯的欧盟标准适配改造,并顺利取得TÜV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CE证书,成功进入德国、荷兰等欧洲市场。这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出口订单,也显著提升了“河南制造”在国际舞台上的品牌形象。
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该项目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平台支撑+企业主体+国际合作”的技术转移新模式。河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打通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电梯行业,也为其他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未来,随着全球技术竞争日趋激烈,标准话语权已成为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河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继续深化与欧盟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合作,推动更多领域实现国际标准对接。同时,计划设立“中欧标准协同创新实验室”,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力争在智能电梯、绿色节能、物联网集成等新兴方向抢占先机。
可以预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技术标准的国际化转换将成为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河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电梯欧盟标准转换为突破口,不仅助力企业突破贸易壁垒,更在深层次上推动了我省制造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的转型。这一实践充分证明:唯有主动对接国际规则,才能真正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
在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的今天,技术无国界,创新无止境。河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探索之路,正在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也为我国构建开放型技术创新体系贡献着宝贵的“河南经验”。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