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郑州市新密市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旨在解决高层住户尤其是老年人“上下楼难”的问题。作为一项涉及多方协调、技术实施与群众工作的系统工程,老楼加装电梯的实际施工周期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项目跟踪,记录并分析了新密市多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施工全过程,揭示其实际工期安排与影响因素。
以新密市城区某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六层住宅楼为例,该楼共4个单元,居民多为中老年人。2023年年初,在社区居委会的推动下,居民代表开始协商加装电梯事宜。从最初提出动议到最终投入使用,整个流程历时近10个月,其中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施工”阶段仅占约45天。这一数据表明,施工本身并非耗时最长的环节,前期筹备才是决定整体进度的关键。
项目启动之初,首要任务是达成居民共识。由于涉及低楼层住户采光、噪音、费用分摊等问题,沟通协调往往耗时较长。该楼栋曾召开多次居民会议,前后历时两个月才完成全部住户签字同意。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介入调解,组织专家讲解政策,并提供费用分摊参考方案,最终促成一致意见。这一步骤虽不属施工范畴,却是项目能否推进的前提。
随后进入报批程序。业主需向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结构安全评估报告、设计方案、公示证明等。新密市为简化流程,设立了“加装电梯一站式服务窗口”,但审批仍需约40天。期间还经历了两次方案修改,主要是因消防通道间距不足而调整电梯井位置。由此可见,行政审批虽已优化,但仍存在一定的等待与反复。
设计与招标阶段紧随其后。由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施工图,并经图审机构审查合格。随后通过公开比选确定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此阶段用时约20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小区因选择品牌电梯或定制化外观设计,导致设备采购周期延长,个别项目因此推迟开工10至15天。
真正进入施工现场后,工期相对紧凑且可控。以该楼为例,施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施工(7天)、钢结构安装与井道搭建(20天)、电梯设备安装与调试(18天)。基础施工需开挖地基、浇筑混凝土,受天气影响较大;若遇连续降雨,可能延误3至5天。钢结构部分采用预制构件,现场拼装效率较高,施工人员每日作业时间控制在早7点至晚6点,避免扰民。最后的电梯安装由厂家技术人员操作,包含导轨安装、轿厢吊装、控制系统接入及多次运行测试,确保安全合规。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贯穿始终。施工现场设置围挡与警示标志,配备专职安全员,高空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同时,社区与物业联合监督,定期巡查,防止安全隐患。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施工均避开居民出行高峰时段,尽量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项目竣工后还需经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验收,取得《电梯使用登记证》方可交付使用。验收内容涵盖运行性能、紧急制动、报警装置等多项指标,通常需5至7个工作日。此后,电梯正式移交物业公司或业主委员会管理,并签订维保协议,确保长期安全运行。
综合来看,新密市老楼加装电梯的平均总周期约为8至10个月,其中前期协调与审批约占60%,实际施工约占30%,后期验收与运维准备占10%。施工阶段本身一般可在40至50天内完成,技术成熟度高,流程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
当然,不同小区情况各异。有的楼栋因居民意见统一快、审批绿色通道支持,整体周期可缩短至6个月以内;而个别项目因资金不到位、设计反复或邻里纠纷,拖延超过一年。因此,提高居民参与度、加强政策宣传、优化审批机制,仍是加快加装进度的核心方向。
总体而言,郑州新密的老楼加装电梯工作正稳步推进,施工周期透明可控,反映出基层治理能力与民生工程执行力的双重提升。未来,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普及,加装电梯将更加高效、便民,真正实现“一键到家”的幸福愿景。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