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各地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其中,电梯作为高层住宅的重要配套设施,其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出行体验。新密市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创新性地采用了“同时多台更新”的电梯更换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模式不仅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还有效提升了居民满意度和工程管理效率,展现出明显的工期优势。
传统电梯更换通常采用“逐台施工”的方式,即一台电梯完成拆除、安装和调试后,再进行下一台的作业。这种方式虽然便于现场管理,但存在工期长、对居民影响大、资源调配不均衡等问题。特别是在住户密集的小区,长时间的电梯停用严重影响居民上下楼,尤其对老人、儿童和行动不便者造成极大不便。而新密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同时多台更新”模式,通过科学统筹、集中调度,实现了多台电梯同步施工、并行推进,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低效的作业流程。
首先,“同时多台更新”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工期的显著压缩。以一个拥有12栋楼、每栋配备两部电梯的小区为例,若采用传统单台更换方式,每台电梯平均需要7至10天完成,全部更换至少耗时6个月以上。而通过同时组织多个施工团队进场,实现8至12台电梯同步作业,整体工期可缩短至45天左右,效率提升超过60%。这意味着居民只需忍受不到一个半月的临时不便,而非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扰,极大减轻了生活负担。
其次,该模式在资源配置上更具集约化优势。电梯更换涉及设备运输、人员调度、安全监管等多个环节。同时多台施工可以实现材料批量进场、大型吊装设备集中使用、技术人员统一调配,避免了重复进场和资源浪费。例如,一台大型吊车在单台更换中可能仅使用一天,其余时间闲置;而在多台同步作业中,可连续服务于多个楼栋,设备利用率大幅提升,降低了单位成本。同时,施工队伍也能保持稳定的工作节奏,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管理成本。
此外,“同时多台更新”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由于所有施工任务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监理单位和社区管理部门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每台电梯的安装都符合国家标准。施工方也更倾向于投入优质资源,避免因工期拖延导致的赶工现象。同时,统一的安全培训、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一致的验收标准,进一步保障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从居民反馈来看,这一模式也获得了广泛认可。尽管短期内多台电梯同时停运带来一定不便,但由于工期大幅缩短,总体影响时间显著减少。社区通过提前公告、设置临时通道、安排志愿者帮扶等方式,有效缓解了居民的焦虑情绪。许多住户表示:“虽然一开始担心几部电梯一起停会很麻烦,但没想到一个月就全换好了,比预想快多了。”
当然,“同时多台更新”模式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新密市住建部门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街道办、物业公司、电梯厂商和施工单位,建立每日例会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进度跟踪和风险预警,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这种“政府主导、多方协同、专业运作”的管理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式还为后续的智慧电梯升级预留了空间。在更换过程中,新密市同步推进电梯物联网监测系统安装,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维保提醒等功能,提升了电梯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这不仅增强了安全性,也为未来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新密市在电梯更换中推行的“同时多台更新”模式,通过优化施工组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实现了工期大幅缩短、成本有效控制和居民满意度提升的多重目标。这一实践不仅解决了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现实难题,也为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类似高效、集约的更新模式有望在更多城市推广,真正让民生工程跑出“加速度”,惠及千家万户。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