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日益增多,电梯作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新密市部分老旧小区因电梯设备老化、故障频发,已启动新一轮电梯更新工程。然而,在电梯停运施工期间,如何保障居民尤其是老人、儿童和行动不便者的消防安全,成为广大业主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电梯更新是民生工程,但施工期间带来的不便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居民疏散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必须提前制定周密的消防安全预案,确保在电梯停用期间,居民的生命通道始终保持畅通、应急响应机制高效运转。
首先,应强化消防通道的管理和维护。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所有高层建筑均需设置符合标准的疏散楼梯,并保持畅通无阻。在电梯更新期间,楼梯将成为唯一的垂直交通方式,必须杜绝任何占用、堵塞或堆放杂物的现象。物业单位应联合社区居委会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对楼道内私搭乱建、堆放纸箱、自行车等行为进行整治,并通过张贴公告、微信群通知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其次,要建立临时应急响应机制。建议在施工前,由物业公司牵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邀请消防部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模拟电梯停运状态下的火灾疏散场景。演练内容应包括报警流程、人员分工、疏散路线指引、特殊人群帮扶措施等,确保每位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残障人士了解逃生路径和求助方式。同时,应在每栋楼显著位置张贴“电梯施工期间消防安全须知”和疏散示意图,标明安全出口、灭火器位置及值班电话。
针对高楼层住户的实际困难,可设立“邻里互助小组”,鼓励年轻住户与老年邻居结对帮扶,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其快速撤离。此外,物业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如便携式担架、强光手电、防烟面罩等,并安排安保人员在施工期间加强夜间巡查,重点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应急照明是否正常、安全出口是否锁闭等情况。
第三,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电梯更换属于高空作业和动火作业并存的高风险工程,施工方需具备相应资质,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施工现场应配备足量的灭火器材,严禁在井道内吸烟或违规使用明火。每日施工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清理易燃材料,防止遗留火种引发火灾。同时,施工时间应尽量避开居民出入高峰,并提前向业主公示工期安排,减少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小区尝试引入智能化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效率。例如,安装楼道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消防通道占用情况;利用APP推送消防安全提醒;设置一键报警装置连接物业值班室等。这些技术手段虽不能替代人力管理,但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有力支持。
政府部门也应发挥监管与协调作用。住建、消防、街道办等部门应形成联动机制,对电梯更新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定期检查消防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小区,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并跟踪督办。同时,可通过专项资金补贴、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更多老旧小区加快电梯改造步伐,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最后,消防安全不仅是管理部门的责任,更需要每一位业主的积极参与。大家应自觉遵守消防规定,不私拉电线充电电动车,不在家中存放易燃物品,熟悉所在楼栋的消防设施位置和使用方法。只有人人重视、人人参与,才能构建起坚固的社区安全防线。
总之,电梯更新是一项利民之举,但在实施过程中绝不能以牺牲消防安全为代价。唯有政府、物业、施工方与居民四方协同发力,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主动防范,才能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平稳过渡,真正实现“改得安心、住得放心”。这不仅关乎当前的施工安全,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和基层服务水平的一次重要考验。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