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更新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新密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县级市之一,在推进民生工程方面持续发力,电梯更新项目便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随着电梯更换工作的逐步展开,施工周期与住户日常作息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如何科学协调施工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电梯更新工程通常涉及旧设备拆除、井道改造、新梯安装及调试等多个环节,整个过程往往需要20至45天不等,具体时长受楼体结构、电梯品牌、施工队伍效率等因素影响。在新密市多个小区的实际操作中,部分居民反映施工噪音大、作业时间长,尤其在早晨和午休时段进行电钻、切割等高分贝作业,严重影响了老人、儿童及居家办公人员的正常生活。更有甚者,因施工导致临时停梯,给高层住户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带来了极大不便。
面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开始探索更加人性化的施工管理模式。首要措施是优化施工周期安排。通过前期详细勘察和科学规划,将施工流程细化为若干阶段,并制定明确的时间表。例如,将噪音较大的拆除和焊接作业集中在上午9点至11点、下午2点至5点之间进行,避开居民的休息高峰时段。同时,将低噪音的组装、布线等工作安排在其他时间段,既保障了工程进度,又减少了扰民现象。
其次,建立住户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在施工前,社区居委会联合物业和施工单位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公开施工方案、工期安排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收集住户意见。部分小区还设立了“施工联络微信群”,每日发布施工进展和次日作业计划,让居民提前做好准备。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如家中有高考生、术后康复者或婴幼儿,可申请调整施工时间或优先完成其单元的电梯更换,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此外,合理调配施工力量也是缩短周期、减少干扰的有效手段。在新密市某试点小区,施工单位采用“两班倒”作业模式,白天进行主体施工,夜间进行材料搬运和准备工作,避免白天频繁上下料造成楼道拥堵和噪音叠加。同时,引入模块化安装技术,将部分电梯部件在工厂预装成型,现场只需快速拼接,大大压缩了高空作业时间,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监管与政策支持同样不可或缺。新密市住建部门已出台《既有住宅加装及更新电梯施工管理指引》,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制定“文明施工方案”,包括噪音控制、扬尘治理、电梯临时通行保障等内容,并将其纳入招投标评分体系。对未按规范施工、屡次扰民的企业,将记入信用档案并限制其参与后续民生项目。
从长远来看,电梯更新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社区治理能力的体现。在推进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平衡好工程效率与居民体验之间的关系。例如,可在施工期间为高层住户提供临时爬楼辅助工具,或协调社区志愿者帮助老人买菜、取药;同时设置意见箱和投诉热线,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和解决。
事实上,已有部分小区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双赢局面。某老旧小区在为期三周的电梯更换中,施工方严格遵守“早九晚五”作业时间,仅在周末暂停一天以供居民集中出行,最终提前两天完工,且未收到一起有效投诉。居民普遍表示,虽然短期内有所不便,但看到崭新的电梯投入使用,上下楼更加安全便捷,之前的理解与配合也值得。
综上所述,新密市的电梯更新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而施工周期与住户工作时间的协调问题,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与温度。唯有通过科学规划、透明沟通、技术优化和制度保障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改得快”与“住得好”的有机统一。未来,随着更多成功经验的积累和推广,相信这一民生工程将在提升居住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