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层住宅和商业楼宇的数量持续增长,电梯作为建筑垂直交通的核心设施,其安全运行与维护管理已成为物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地陆续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以新密市为例,自2023年起全面启动“老旧电梯安全提升工程”,明确规划了电梯更新的工期安排与数据记录标准。作为物业管理人员,必须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时间节点及管理要求,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根据新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关于推进既有住宅电梯更新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市范围内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住宅电梯将分批次进行评估、申报、更新和验收。整个更新工程预计分三年完成,采取“先评估、后申报、再施工”的流程推进。具体工期安排如下:第一阶段为摸底评估期(每年1月至3月),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辖区内的电梯进行安全性能检测,并出具评估报告;第二阶段为申报审批期(4月至6月),物业公司需配合业主委员会或社区提交更新申请材料,包括电梯现状照片、检测报告、资金筹措方案等;第三阶段为施工实施期(7月至11月),中标施工单位进场作业,原则上每台电梯的更换周期控制在15至20天内;第四阶段为验收归档期(12月),由市场监管部门组织联合验收,并完成资料归档。
在此过程中,物业管理人员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一方面,要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要协调业主意见,推动资金筹集,监督施工进度与质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电梯更新涉及公共安全和居民切身利益,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投诉甚至安全事故。因此,建立完善的工期跟踪机制和数据记录体系,是确保项目高效、透明、合规推进的基础。
在数据记录方面,新密市已出台《电梯更新项目全过程数据管理规范》,要求物业公司建立“一梯一档”电子台账,涵盖从评估到验收的全部过程资料。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原始电梯基本信息(品牌、型号、安装日期)、历次维保记录、安全评估报告、更新申请表、施工合同、施工日志、隐蔽工程影像资料、竣工图纸、验收合格证明以及后续维保计划等。所有资料须通过市级智慧物业平台上传备案,实现可追溯、可查询、可监管。
此外,物业管理人员还需特别关注施工期间的居民沟通与安全保障。电梯停用期间,应提前在单元门口、业主群等渠道发布施工公告,明确停梯时间、替代方案(如设置临时爬楼辅助设施)及应急联系方式。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应提供必要的帮扶服务。同时,施工现场必须设置警戒线和安全提示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防止发生坠落、触电等意外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电梯更新并非“一换了之”,后续的日常管理同样重要。新电梯投入使用后,物业公司应立即与具备资质的维保单位签订服务合同,严格落实半月检、季度检、年度检制度。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接入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故障报警,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处置。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智能识别系统,杜绝电动车进梯、长时间挡门等危险行为。
从长远来看,电梯更新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一次全面提升。通过参与这一系统性工程,物业企业可以积累宝贵的项目管理经验,增强与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及业主之间的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数据管理体系,将为未来其他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板。
总之,在新密市全面推进电梯更新工作的背景下,物业管理人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熟练掌握工期节点与数据记录要求,做到程序合规、过程透明、结果可靠。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让广大居民乘得安心、住得舒心,共同营造安全、和谐、智慧的居住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