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新密市大力推进电梯更新与加装工程,旨在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尤其是高层住户的生活便利性。然而,在电梯改造施工期间,小区环境往往面临临时性混乱,人员流动频繁,给家庭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因此,作为业主,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特殊时期的居家安防升级,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身与财产安全。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电梯改造期间的安全隐患。施工阶段,工地围挡、材料堆放、施工车辆进出等都会打破原有的小区秩序。外来施工人员增多,身份复杂,且部分人员可能在非工作时间滞留或出入楼栋,增加了盗窃、破坏等治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此外,施工噪音和临时通道的设置也可能影响居民对异常情况的警觉性。因此,不能将安全寄托于“以前没出事”这种侥幸心理,而应主动防范,未雨绸缪。
其次,建议从“人防、物防、技防”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家庭安防水平。所谓“人防”,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业主应密切关注施工进度和公告信息,了解施工队伍的资质和出入时间安排。对于陌生人员上门,尤其是自称施工人员但无明显标识者,务必通过物业核实身份后再允许进入家中。同时,邻里之间应加强沟通,建立互助机制,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提醒并上报物业或警方。
“物防”方面,首要任务是检查并加固家庭物理防护设施。老旧门锁应及时更换为具备防撬、防技术开启功能的智能锁或C级锁芯锁具;窗户特别是低楼层的推拉窗、阳台门应加装防盗网或限位器,防止攀爬入侵。此外,可在门口放置带有重量的防撞门阻,增加强行破门的难度。对于家中长期无人居住的情况,建议请亲友定期查看,避免长时间空置引发犯罪分子盯梢。
“技防”则是当前最高效、最便捷的安防手段。在电梯改造期间,强烈建议安装或升级家庭智能安防系统。例如,配备高清可视门铃,可实现远程视频通话,随时掌握门外动态;安装门窗传感器和红外移动探测器,一旦有人非法闯入,系统会立即向手机推送报警信息;搭配智能摄像头,实现24小时录像监控,并支持云端存储,确保证据不丢失。部分高端系统还支持与社区安防平台联动,实现一键报警和快速响应。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新建或改造小区已开始推行“智慧社区”建设,业主可积极接入社区统一的安防管理平台。这类平台通常集成了人脸识别门禁、车辆识别道闸、周界报警、电子巡更等功能,能有效管控人员进出。在电梯施工期间,物业可通过平台设定临时访客权限,限制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减少无关人员进入住宅区域的机会。业主也应配合使用APP进行身份认证,提升整体安全等级。
此外,家庭安防不应仅限于防盗,还需兼顾消防安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电线裸露、临时用电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引发电气火灾。建议家中配备烟雾报警器,并定期检查电路线路,避免超负荷用电。尤其在夜间休息时,确保防盗的同时也要保持逃生通道畅通,切勿因过度设防而忽视应急疏散能力。
最后,物业公司在电梯改造期间也应承担起安全管理责任。应设立专职安保人员加强巡逻,特别是在夜间和节假日;施工区域应全封闭管理,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所有施工人员须登记备案,佩戴统一工作证,并接受安全培训。业主有权监督物业履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格局。
总之,电梯改造是一项惠民工程,但施工期的安全管理不容忽视。作为业主,既要享受设施升级带来的便利,也要清醒认识到过渡阶段的风险挑战。通过提升防范意识、加固物理屏障、引入智能设备、加强邻里协作和监督物业履职,多管齐下,方能筑牢家庭安全防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安心住、放心改”,让新密的城市更新之路走得更稳、更安全。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