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办公建筑使用年限的增长,郑州市部分政府机关办公楼内的电梯设备逐渐进入老化阶段,存在运行效率低、安全隐患多、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切实保障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政务服务环境的质量与效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决定全面启动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并制定《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梯更新改造实施方案》。
本次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安全第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旨在通过系统性排查、专业化评估和规范化施工,全面提升政府办公区域电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在两年内完成市本级政府办公大楼及所属事业单位共68部老旧电梯的更新或改造任务,确保所有在用电梯符合国家最新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实现零重大事故、零严重故障、零有效投诉的“三零”目标。
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方案将整个实施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摸底排查与评估论证阶段。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联合市场监管、住建、应急管理等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对全市政府办公用房内的电梯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设备使用年限、维保记录、故障频率、零部件磨损程度等情况。同时,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技术评估,形成“一梯一档”的评估报告,明确每部电梯是进行整体更换、局部改造还是加强维护。
第二阶段为方案设计与审批立项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分类制定更新改造技术方案。对于使用超过15年或存在结构性隐患的电梯,原则上实行整机更换;对于运行基本正常但控制系统落后的,实施节能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装物联网监控系统、语音提示装置和应急电源系统。所有项目均需经过专家评审和财政资金审核,确保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程序合规。
第三阶段为组织实施与施工监管阶段。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推进高使用频率、高风险等级的电梯更新。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选择具备特种设备安装改造许可资质的企业承担工程,并实行全过程监理。施工现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办公秩序的影响。同时,建立日报制度和质量追溯机制,确保工程进度可控、质量可查、责任可究。
第四阶段为验收交付与长效管理阶段。工程完工后,由市场监管部门组织专业验收,重点检测电梯的运行平稳性、制动可靠性、报警系统灵敏度等关键指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纳入全市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平台,实现远程监测、故障预警和定期提醒维保。此外,方案还提出要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明确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日常巡检、定期维保和应急演练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资金保障方面,本次更新改造所需资金由市级财政统筹安排,纳入年度预算予以足额保障,确保专款专用。对于涉及多个单位共用的电梯,探索建立“谁受益、谁分担”的协同出资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适当配套投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此次电梯更新改造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政府服务理念的体现。新电梯将普遍采用节能环保电机、变频控制技术和无障碍设计,提升乘坐舒适度,方便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通行。同时,通过接入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电梯运行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为后续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下一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将以此次电梯更新改造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机关后勤服务的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持续改善办公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在政务服务中的获得感与安全感。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建设安全、高效、便民的现代化政府机关提供坚实保障。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