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设备,其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切实保障公共建筑中电梯运行的安全性、节能性与服务质量,河南省政府采购中心于近期对全省范围内的电梯采购标准进行了全面升级,标志着河南在公共设施采购领域迈出了规范化、精细化的重要一步。
此次采购标准的升级,首先体现在对电梯安全性能的严格要求上。新标准明确规定,所有参与政府采购的电梯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最新的《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023)以及《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等相关技术法规。同时,采购文件中新增了对电梯关键部件如制动系统、限速器、安全钳等的强制性检测报告要求,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的型式试验合格证明。此外,针对高层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还特别强化了电梯的应急救援能力,要求配备双电源切换系统、五方对讲装置全覆盖以及实时监控平台接入功能,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及时处置。
在节能环保方面,新标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明确提出电梯产品应具备较高的能效等级。采购目录中优先推荐符合一级能效标准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电梯,并鼓励采用能量回馈技术、LED照明系统和智能待机模式等节能设计。对于不符合现行能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予纳入采购范围。此举不仅有助于降低政府建筑长期运营中的能源消耗,也推动了电梯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是本次标准升级的另一大亮点。新标准要求新建或更新改造项目中的电梯须支持物联网远程监测功能,实现运行数据实时上传、故障预警自动推送、维保计划智能生成等功能。通过对接省级智慧住建平台,监管部门可对全省范围内政府采购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统一监管,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同时,为提升用户体验,标准还倡导加装人脸识别乘梯、语音提示无障碍功能、手机呼梯等便民服务模块,尤其适用于医院、学校、政务大厅等公共服务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标准修订还加强了对供应商资质和服务能力的综合评审。除基本的生产许可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外,新标准引入了“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评估机制,重点考察企业在安装调试、定期维保、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履约记录和技术力量配置。对于中标企业,实行履约评价动态管理制度,若在质保期内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服务不达标情况,将被列入黑名单,限制其参与后续政府采购活动。这一举措有效遏制了低价中标后服务质量缩水的现象,保障了公共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为确保新标准顺利落地实施,河南省政府采购中心联合省市场监管局、住建厅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多轮政策解读和技术培训,面向各级采购单位、设计院所及电梯生产企业进行宣贯指导。同时,依托“河南省政府采购网”建立了电梯采购信息公示专栏,实现从招标公告、评标结果到合同履约的全过程透明化管理,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此次电梯采购标准的全面升级,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优化调整,更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它反映出河南省在公共资源配置中更加注重安全性、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未来,随着标准的深入执行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全省公共建筑电梯的整体运行水平将显著提升,群众出行将更加安心、便捷、高效。
可以预见,这一改革举措也将对全国其他地区产生积极示范效应,推动形成更加科学、严谨的公共设备采购体系。下一步,河南省还将探索建立电梯使用年限评估机制和更新改造专项资金支持政策,进一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真正实现“买得放心、用得安心、管得顺心”的目标。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