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加,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使用频率和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然而,电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火灾等突发事件中,电梯的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河南省消防总队高度重视电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了系统性的电梯消防安全性评估工作,旨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此次评估工作覆盖全省范围内的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医院、学校、写字楼等各类使用电梯的场所,重点针对电梯井道、机房、控制柜、紧急报警装置、消防联动系统等关键部位进行全方位检查。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电梯是否具备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是否配备自动迫降功能,消防电梯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紧急照明与通讯系统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多个方面。
在实地评估过程中,河南省消防总队联合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开展抽查,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参与检测,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电梯消防安全数据库,对每台受检电梯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动态监管和闭环管理。对于发现的问题,如部分老旧小区电梯缺乏消防联动功能、紧急呼叫无人响应、井道内堆放可燃杂物等情况,工作组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并纳入后续跟踪复查清单。
值得注意的是,评估过程中还特别关注了消防电梯的专用性和可靠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消防电梯应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自动迫降至首层并保持开门状态,供消防人员优先使用。然而,在部分商场和写字楼中,仍存在消防电梯标识不清、被当作普通电梯使用,甚至因维护不当导致功能失效的现象。对此,河南省消防总队已督促相关单位立即整改,并加强日常巡查和员工培训,确保消防电梯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此外,评估工作还注重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通过社区宣传、媒体发布、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向居民普及“火灾时不乘电梯”“遇困时正确使用紧急按钮”等基本常识。在多个试点小区,消防部门还推动安装智能语音提示系统,当检测到烟雾或启动消防模式时,电梯会自动播放警示语音,引导人员选择楼梯疏散,有效避免盲目乘坐电梯造成的二次伤害。
从整体评估结果来看,河南省多数新建建筑的电梯消防设施较为完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但在一些建成时间较长的住宅区和小型商业场所,仍存在设施老化、维保不到位、管理缺位等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当前电梯消防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亟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多方协作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巩固评估成果,河南省消防总队正着手制定《电梯消防安全管理技术指南》,拟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提出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并推动将电梯消防性能纳入建筑消防验收和日常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鼓励各地探索“智慧消防”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和消防联动情况,实现风险预警前置化、处置响应智能化。
总之,电梯虽小,却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全。河南省消防总队通过此次系统性、专业化的电梯消防安全性评估,不仅摸清了底数、发现了问题,更推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未来,随着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手段的持续升级,相信我省电梯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将迈上新台阶,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出行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