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电梯气候适应性指南

发布时间:2025-10-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运行安全与环境适应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电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议题。为此,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牵头编制了《电梯气候适应性指南》,旨在为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环节提供科学指导,提升电梯系统对复杂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该《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运行安全与环境适应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电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议题。为此,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牵头编制了《电梯气候适应性指南》,旨在为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环节提供科学指导,提升电梯系统对复杂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

该《指南》立足于我国多样化的地理气候特征,综合考虑温度、湿度、降水、风力、雷电、冰雪等多种气象因素对电梯设备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从东北的严寒地区到华南的湿热地带,从西北的干旱区域到东南沿海的台风多发区,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传统电梯设计多基于通用标准,缺乏针对特定气候环境的精细化考量,导致在极端天气下易出现故障,如控制系统失灵、门机卡滞、钢丝绳腐蚀、电气元件受潮等问题。《指南》的出台填补了这一技术空白,推动电梯行业向气候智慧型方向发展。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电梯的电气系统容易因湿气侵入而发生短路或绝缘性能下降。《指南》建议在湿热地区使用的电梯应采用防潮密封设计,关键电子元器件需具备IP67及以上防护等级,并推荐使用耐腐蚀材料制造轿厢和导轨。同时,通风系统应具备除湿功能,避免内部结露。对于常年高温地区,还应优化散热结构,防止电机和控制柜过热停机。

在寒冷地区,尤其是冬季气温常低于-20℃的北方城市,《指南》强调电梯井道保温的重要性。低温会导致润滑油黏度增加,影响曳引机运行效率;塑料部件变脆,易发生断裂;门系统因结冰而无法正常开关。因此,《指南》提出应在寒冷地区加装井道加热装置,选用低温专用润滑剂,并对门机系统进行防冻设计。此外,建议在暴雪频发区域设置自动融雪装置,防止积雪压垮机房顶棚或堵塞底坑排水系统。

强风和台风是沿海城市电梯运行面临的另一大挑战。高层建筑在强风作用下会产生摆动,导致轿厢与导轨之间产生异常摩擦,甚至引发振动报警或紧急停梯。《指南》指出,在风力较大的地区,应加强电梯导轨的刚度设计,优化轿厢导向系统,并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电梯井道的位置布局,尽量避开迎风面。同时,建议配备风速监测联动系统,当外部风速超过安全阈值时,自动暂停电梯运行,待风力减弱后再恢复服务。

雷电活动频繁的区域,电梯的电气系统极易遭受感应雷击破坏。《指南》明确要求电梯供电系统必须配备完善的防雷接地装置,信号线路应采取屏蔽措施,并安装浪涌保护器。特别是在雷暴高发季节,应加强巡检频率,确保防雷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除了自然气候因素,《指南》还关注到城市微气候对电梯的影响。例如,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加剧设备老化;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酸雨和粉尘会加速金属部件腐蚀。因此,《指南》倡导在电梯选型时充分评估所在区域的长期气象数据,并结合历史灾害记录进行风险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而是作为推荐性技术文件,供电梯制造商、建筑设计单位、物业公司及监管部门参考使用。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特种设备与气象环境融合研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随着气象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电梯气候适应性管理将更加智能化。例如,通过接入区域气象预警系统,实现电梯运行模式的动态调整;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井道温湿度、振动状态等参数,提前预警潜在故障。

总体而言,《电梯气候适应性指南》的制定体现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不仅有助于提升电梯在极端气候下的运行可靠性,也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韧性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气候变化趋势的持续演变,此类跨领域协同的技术规范将愈发重要。可以预见,该《指南》将在推动电梯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方面发挥长远而积极的作用。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