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人口密集、楼宇林立,电梯保有量已突破10万台,并以每年超过8%的速度递增。面对日益复杂的电梯运维需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要求。在此背景下,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积极推进“电梯物联网建设方案”,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电梯安全监管水平,构建智慧化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
该方案的核心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全市电梯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通过在每台电梯中加装具备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功能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维保记录、使用频率等关键数据的全天候动态采集。这些数据将统一汇聚至郑州市政务云平台,由大数据管理局牵头构建的“电梯物联网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存储与深度分析。
在技术架构上,系统采用“端—边—云”协同模式。终端设备负责采集电梯的振动、速度、门开关状态、急停信号等参数;边缘计算节点部署于区域机房,用于本地数据预处理和异常初判,降低网络传输压力;云端平台则承担大规模数据分析、模型训练和可视化展示任务。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可对历史故障数据进行学习,建立预测性维护模型,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为确保系统的广泛覆盖与高效运行,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联合市场监管、住建、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制定了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推动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电梯设备的互联互通。同时,建立电梯物联网建设专项资金,对老旧小区、公共设施等重点区域的电梯加装工作给予财政支持,确保民生工程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在应用层面,该系统已初步实现三大功能模块:一是实时监控与应急响应。一旦电梯发生困人、急坠、超速等异常情况,系统将自动触发报警机制,同步通知维保单位、物业管理人员及应急指挥中心,平均救援响应时间缩短40%以上。二是维保过程透明化管理。维保人员需通过专用APP打卡签到,上传作业照片与检测数据,杜绝虚假维保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三是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管理部门可通过可视化大屏掌握全市电梯分布、故障热点、高发时段等信息,科学调配监管资源,优化政策制定。
此外,系统还注重公众参与与服务延伸。市民可通过“郑好办”APP查询所乘电梯的健康档案、最近一次维保记录及安全评级,增强使用安全感。对于高龄、残疾等特殊群体,系统还可结合人脸识别与行为分析技术,提供个性化乘梯辅助服务,体现智慧城市的人文关怀。
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严格执行《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实行分级授权访问机制,确保敏感信息不泄露。所有数据传输均采用国密算法加密,系统通过了三级等保认证,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目前,电梯物联网一期工程已在金水区、郑东新区等重点区域完成试点,接入电梯超过2万台,累计预警重大隐患37起,有效避免了多起安全事故的发生。下一步,郑州市计划在三年内实现全市在用电梯100%联网,打造全国领先的电梯智慧监管示范城市。
可以预见,随着电梯物联网系统的全面铺开,郑州市的城市运行将更加安全、高效、智能。这不仅是技术升级的体现,更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未来,该系统还将与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社区、数字孪生城市等项目深度融合,形成多场景联动的智慧城市治理体系,为市民创造更安心、更便捷的生活环境。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