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与维护管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省和经济重镇,城市化发展迅猛,电梯保有量持续攀升,对专业电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为应对这一现实挑战,河南省教育厅审时度势,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出台了《河南省教育厅电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构建系统化、标准化、高质量的电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电梯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该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核心理念,充分结合河南省电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明确将培养具备电梯安装、调试、维保、检验及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主要目标。方案强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相关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实现理论与实操并重,确保学生不仅掌握电梯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原理、PLC编程等基础知识,还能熟练操作主流品牌电梯设备,具备独立排查故障和进行日常维护的能力。
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方案提出构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拓展模块”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基础模块涵盖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安全规范等内容,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模块则聚焦电梯结构原理、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技术、电梯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知识,并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电梯远程监控中的应用,提升课程的前沿性;拓展模块鼓励学校开设电梯项目管理、客户服务沟通、职业素养等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为保障教学质量,方案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职业院校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电梯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支持教师定期赴电梯制造或维保企业挂职锻炼,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此外,省教育厅还将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院校建设高水平的电梯实训基地,配备真实或仿真的电梯设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校企合作是本方案实施的关键支撑。教育厅积极引导省内职业院校与通力、迅达、康力、西继迅达等知名电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开发课程教材、共建实训平台。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受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培训,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有效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提升了就业质量。
在评价机制方面,方案强调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更重视其在实训操作、项目完成、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推动实施“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电梯安装维修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特别强调安全意识的培养。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因此,所有课程均贯穿安全教育主线,强化学生对《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法律法规的理解,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展望未来,随着《河南省教育厅电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入实施,预计将有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过硬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电梯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填补行业人才缺口,助力河南省电梯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一方案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特种设备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彰显了河南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担当。
总之,电梯专业人才培养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公共安全与城市运行的重要民生工程。河南省教育厅通过科学规划、系统布局,正在构建一条从校园到企业、从理论到实践、从技能到素养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为“平安河南”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