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跨境贸易与投资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对高效、便捷的外汇结算服务需求愈发迫切。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河南省外汇管理局紧跟国家外汇管理改革步伐,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在推动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方面持续发力。其中,针对特定行业推出的“电梯跨境结算便利政策”成为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实践,有效提升了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电梯产业作为河南省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之一,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维保等多个环节。许多本地电梯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出口至东南亚、中东、非洲及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这些企业在办理跨境收付款时常常面临手续繁琐、审核周期长、资金到账慢等问题,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为破解这一难题,河南省外汇管理局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联合商务、海关、银行等部门,于2023年率先推出“电梯行业跨境结算便利化试点政策”。该政策聚焦电梯出口企业的高频业务场景,围绕真实性审核、单证简化、额度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旨在实现“便利不减、风险可控、效率提升”的目标。
首先,政策明确了符合条件的优质电梯出口企业可纳入“白名单”管理。被列入名单的企业在办理货物贸易项下的跨境收支时,可享受事前免审单据、事后抽查监管的便利措施。以往企业每笔出口收汇均需提交合同、发票、报关单等材料供银行逐笔审核,耗时较长;而实施便利化后,银行依据企业信用记录和历史交易数据,允许其凭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结售汇和资金划转,极大缩短了业务处理时间,平均办理时效由原来的2—3个工作日压缩至当日完成。
其次,政策优化了外汇收入存放境外的管理机制。对于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或长期项目驻点的电梯企业,允许其将部分出口收汇留存境外账户,用于支付当地采购、人员薪酬及运维费用,避免频繁跨境调拨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和手续费成本。同时,取消此前严格的备案审批流程,改为事后报告制,赋予企业更大的资金使用自主权。
此外,河南省外汇管理局还推动辖区内的合作银行开发定制化金融服务产品。例如,部分银行推出了“电梯出口结算通”专属服务包,整合跨境收款、锁汇避险、贸易融资等功能,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一些企业通过使用远期结汇工具提前锁定汇率,有效规避了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财务损失,增强了接单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便利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为防范虚假贸易和洗钱风险,外汇管理部门建立了动态监测和分类评估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进出口数据、资金流与货物流匹配度等指标,及时识别异常交易行为,并对“白名单”企业实行动态调整。一旦发现违规操作,立即暂停其便利化资格并依法处理,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守法合规的市场主体。
从实施效果来看,该项政策已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自试点启动以来,全省已有近30家电梯制造企业纳入便利化范畴,累计办理简化手续的跨境收支业务超过500笔,金额逾8亿美元。企业普遍反映,资金周转效率明显提高,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响应能力增强,部分企业借此机会成功中标多个海外大型基建项目。
未来,河南省外汇管理局表示,将在总结电梯行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将类似便利化模式推广至其他具备条件的先进制造业领域,如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等,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同时,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提升外汇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务实高效的外汇管理创新举措落地,河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而“电梯跨境结算便利政策”不仅是一项具体的业务优化,更是地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路径。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