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电梯行业作为建筑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与此同时,电梯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也日益受到税务部门的关注。为深入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优化税收管理服务,河南省税务局对全省电梯行业开展了系统性税收分析,旨在摸清行业税源结构、识别潜在风险、提升征管质效。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河南省电梯行业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新乡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形成了以整机制造、安装维保、零配件供应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省从事电梯生产、销售、安装及维修服务的企业超过12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180家。年营业收入总额突破80亿元,较“十三五”初期增长近60%。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
在税收贡献方面,电梯行业2023年度实现各项税收收入约9.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增值税占比约65%,企业所得税占比约22%,附加税费及其他税种合计占13%。增值税主要来源于设备销售和安装服务环节,而企业所得税则集中反映在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和综合性服务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营改增”政策的深入实施,安装服务由原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发票开具和进项抵扣链条更加完整,税收征管透明度显著提升。
从企业类型结构来看,行业内存在大量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电梯维保和区域代理的小型公司数量众多。这部分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成本列支随意、收入申报不实等问题,成为税收征管的重点难点。部分企业通过延迟确认收入、虚增成本费用、利用个人账户收付款等方式逃避纳税义务,导致税基侵蚀现象较为突出。此外,跨地区项目施工频繁,异地施工报验登记不及时,也增加了属地税务机关的监管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税务局依托金税三期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对电梯行业开展了专项税收风险筛查。通过对开票数据、申报数据、上下游交易链条的比对分析,共识别出高风险纳税人327户,涉及疑点金额超过15亿元。税务机关已组织专项核查,补征税款及滞纳金逾1.2亿元,并对部分严重违规企业依法移送稽查处理。同时,推动建立行业税收风险模型,将毛利率异常、进项税额突增、长期零申报等指标纳入预警体系,提升事中监控能力。
在优化服务方面,税务部门主动对接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开展政策辅导和合规培训。围绕《关于进一步规范电梯安装服务增值税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明确销售与安装服务的划分标准、混合销售的计税方法以及跨地区经营的税务处理规则,帮助企业准确适用税收政策。推广电子发票和“非接触式”办税,提高办税效率。部分地市试点“税务+技术”联合服务机制,由税务人员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技术人员共同走访企业,既解决涉税问题,又指导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和资质申报。
展望未来,电梯行业的发展将受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智能楼宇升级等政策驱动,市场空间依然广阔。但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将对企业盈利能力构成挑战。税务部门需持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强化税收经济分析,及时预警区域性、行业性税收风险。建议进一步加强与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构建“全链条、闭环式”监管机制。推动电梯安装、维保服务标准化,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提升税法遵从度。
同时,应鼓励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对符合条件的技术研发费用落实加计扣除政策,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对于诚信经营、纳税记录良好的企业,在发票领用、出口退税、信用评级等方面给予便利,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总体而言,河南省电梯行业税收基本面健康,发展潜力较大,但在征管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下一步,税务机关将继续坚持“抓大不放小、治标更治本”的工作思路,统筹风险管理与服务优化,助力电梯行业规范发展,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和政策保障。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