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与高效维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这一背景下,郑州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号召,创新性地推出了“电梯专业校企合作计划”,旨在通过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该计划以郑州市内多所中高职院校为基础,联合省内知名电梯制造、安装与维保企业,构建起“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三方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共用、人才共育等多种形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目前,已有包括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在内的十余所职业院校参与其中,并与通力电梯、日立电梯、迅达电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郑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调研电梯行业发展趋势与岗位能力要求,指导各合作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开发出涵盖电梯结构原理、电气控制技术、安全规范标准、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核心内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部分院校还试点“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电梯安装维修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此,郑州市教育局推动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选派骨干教师定期赴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一线生产与技术服务;同时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技术主管担任兼职教师,走进课堂授课或指导实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双师型”教师200余人次,组建了多个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教学创新团队,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实训基地建设同样取得显著成效。依托企业资源,各合作院校在校内建成了一批集教学、实训、考证于一体的现代化电梯实训中心,配备模拟井道、曳引机系统、控制系统柜等全套设备,能够真实还原电梯安装、调试与维保的工作场景。部分基地还接入物联网监控平台,实现远程故障模拟与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智能化运维技术。此外,企业还在生产基地设立校外实习点,每年接收数百名学生开展顶岗实习,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更值得称道的是,该计划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安全生产、客户服务、节能环保等内容,强化学生对电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电梯公益巡检、老旧小区电梯改造志愿服务等活动,既锻炼了专业技能,也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一些优秀毕业生已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甚至走上管理岗位,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实效。
从长远来看,“电梯专业校企合作计划”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学校就业难的双向困境,更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据初步统计,自计划实施三年来,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0%。这一成果得到了省教育厅和市场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被视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案例。
展望未来,郑州市教育局表示将继续扩大合作范围,探索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电梯专业教学,推动传统机电类专业转型升级。同时,计划建立区域性电梯技术服务中心,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于一体,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教融合示范平台。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郑州市的电梯专业校企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广。这不仅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郑州正在为培养更多“懂技术、会操作、守安全”的新时代工匠人才积蓄力量,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