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震局电梯抗震设计规范修订

发布时间:2025-10-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地震频发或潜在地震风险较高的地区,电梯系统的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物整体功能的稳定性。河南省地处华北地震带南缘,历史上曾发生多次中强地震,具备一定的地震活动背景。为提升全省公共建筑与住宅电梯在地震中的安全性,河南省地震局于近期启动了《河南省地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地震频发或潜在地震风险较高的地区,电梯系统的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物整体功能的稳定性。河南省地处华北地震带南缘,历史上曾发生多次中强地震,具备一定的地震活动背景。为提升全省公共建筑与住宅电梯在地震中的安全性,河南省地震局于近期启动了《河南省地震局电梯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标志着本省在建筑抗震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本次规范修订的核心目标是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电梯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设计、安装、检测与维护标准。修订工作由河南省地震局牵头,联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应急管理厅以及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广泛征求建筑设计院、电梯制造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及使用单位的意见,确保新规范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修订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化了电梯结构的抗震设防要求。新规范根据河南省不同区域的地震烈度区划,明确了电梯井道、导轨、轿厢、对重装置及机房设备的抗震等级划分标准。对于位于高烈度设防区(如8度及以上)的重要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电梯必须采用更高强度的连接件和支撑结构,并增加减震、隔震措施,以防止地震过程中因结构变形导致电梯卡死或坠落。

其次,规范新增了电梯抗震性能评估的技术方法。引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要求在设计阶段对电梯系统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包括水平与竖向地震力的模拟计算。同时,鼓励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杂工况下的电梯运行状态进行仿真,提前识别潜在风险点。此外,规范还提出建立电梯抗震数据库,记录典型建筑中电梯在历史地震中的表现数据,为未来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第三,修订版规范加强了施工与验收环节的监管要求。明确规定电梯安装单位须具备相应的抗震施工资质,安装过程需严格按照抗震图纸执行,并接受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全程监督。竣工验收时,除常规功能测试外,还需进行抗震专项检测,包括振动台试验或现场动力测试,确保电梯在模拟地震条件下仍能保持结构完整并具备紧急制动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修订特别关注老旧电梯的抗震改造问题。据统计,河南省现有在用电梯超过40万台,其中服役超过15年的占比接近20%。许多早期安装的电梯未考虑现代抗震标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此,新规范提出了分类整治方案:对无法满足基本抗震要求的老旧电梯,建议逐步淘汰更新;对尚可使用的设备,则应加装抗震支架、缓冲装置和自动归层系统,在地震触发时能够自动停靠最近楼层并开门疏散乘客。

与此同时,规范还强调了智能化技术在电梯抗震中的应用前景。鼓励推广具备地震感知功能的智能电梯系统,通过集成加速度传感器和物联网平台,实现地震信号的实时监测与联动响应。一旦检测到达到预设阈值的地面震动,系统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电源、释放抱闸、引导轿厢平稳停靠,并向物业管理和应急指挥中心发送报警信息,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被困风险。

此次《河南省地震局电梯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公共安全理念的深化。它体现了政府主管部门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的坚定践行,也反映出我国防灾减灾体系正在向精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该规范的全面实施,预计将显著提升河南省内电梯在地震灾害中的可靠性与韧性,为公众出行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线。

下一步,河南省地震局还将组织系列培训和技术宣讲活动,帮助设计、施工、监理及运维单位准确理解和落实新规要求。同时,计划开展试点工程建设,总结经验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可以预见,这一轮规范修订将成为推动河南建筑抗震能力整体跃升的重要契机,也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了有益借鉴。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