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文旅局旅游景区电梯建设规范

发布时间:2025-10-11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景区、历史文化遗址和城市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提升游客体验、保障游览安全、推动无障碍旅游发展,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下简称“市文旅局”)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并实施了《郑州市旅游景区电梯建设规范》。该规范旨在科学指导全市旅游景区内电梯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确保电梯设施既满足功能性需求,又符合安全、环保与人文关怀的现代旅游发展理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景区、历史文化遗址和城市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提升游客体验、保障游览安全、推动无障碍旅游发展,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下简称“市文旅局”)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并实施了《郑州市旅游景区电梯建设规范》。该规范旨在科学指导全市旅游景区内电梯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确保电梯设施既满足功能性需求,又符合安全、环保与人文关怀的现代旅游发展理念。

首先,规范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郑州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向公众开放的旅游景区,包括但不限于山地型景区、古建筑群、主题公园、博物馆、展览馆等需要垂直交通支持的场所。凡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中涉及电梯安装的,均需严格遵循本规范要求。同时,对于已建成但尚未配备电梯的景区,鼓励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实现无障碍通行。

在选址与布局方面,规范强调应以“便利性、安全性、生态协调性”为基本原则。电梯的设置位置应充分考虑游客动线,避免造成人流拥堵,优先选择靠近主入口、核心景点或高差较大的区域。同时,必须避开文物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及地质灾害易发地带。对于山地类景区,建议采用斜行电梯或缆车式升降设备,减少对自然地貌的破坏。电梯出入口应设置清晰的导向标识,并与步行道、休息区、卫生间等配套设施有效衔接,形成完整的无障碍服务体系。

技术标准方面,规范参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等相关国家标准,提出具体要求。电梯载重能力不得低于630公斤,额定速度不宜小于1.0米/秒,以满足高峰时段的运力需求。轿厢内部应配备紧急报警装置、视频监控系统、语音播报系统及盲文按钮,确保各类游客特别是老年人、残障人士的使用便利与安全保障。此外,所有电梯必须具备防滑、防水、防雷、抗风压等功能,适应郑州地区四季分明、气候多变的特点。对于户外安装的电梯,还应采取防腐蚀、防冻裂等措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安全监管是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明确要求景区运营单位作为电梯使用管理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完善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和应急预案制度。电梯投入使用前须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验收合格,并取得使用登记证。运营期间,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半年开展一次专业维保,记录存档备查。一旦发生故障或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人员及时疏散和救援。市文旅局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景区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规处理。

在服务与管理层面,规范倡导智能化、人性化发展方向。鼓励景区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电梯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客流数据分析与远程故障诊断。支持通过手机APP、小程序等方式提供电梯位置查询、等候时间预估、无障碍预约等便民功能。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电梯操作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在显著位置公示电梯使用说明、安全提示和投诉电话,提升游客知情权与满意度。

最后,规范注重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衔接。要求各区县文旅主管部门在编制景区建设方案时,将电梯等无障碍设施纳入总体规划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于重点文旅项目,可申请市级专项资金支持,优先推进电梯建设。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监督”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郑州市旅游景区电梯建设规范》不仅是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践行“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未来,郑州市将持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推动更多景区实现便捷、安全、舒适的垂直交通环境,助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形象。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