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新密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电梯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在行业繁荣的背后,一些腐败问题逐渐暴露,尤其是在电梯采购、安装、维保及监管等环节,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围标串标等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为规范市场秩序、净化行业生态,新密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责,深入调研电梯行业运行机制,制定并发布了《新密市纪委监委电梯行业反腐败指南》,旨在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该指南首先明确了电梯行业腐败的主要风险点。通过对近年来查办的典型案例进行梳理,纪委监委发现,腐败行为多集中于四大关键环节:一是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环节,部分单位在电梯采购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量身定制招标条件、内外勾结围标等问题;二是项目审批与验收环节,个别公职人员利用职权干预项目进度,拖延验收以谋取私利;三是维保服务与财政补贴环节,一些企业通过虚报维保次数、伪造记录等方式骗取政府补贴;四是监管执法环节,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存在选择性执法、以罚代管、收受贿赂等行为。这些现象不仅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更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上述问题,指南从制度建设、流程规范、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四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防控措施。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求各相关单位建立健全电梯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重大采购项目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公开公示,并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参与评审,确保决策科学透明。同时,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电梯采购信息平台,实现从招标公告、投标文件到中标结果的全流程线上留痕、可追溯管理。
在流程规范方面,指南强调要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例如,在招投标环节,全面推行“资格后审+电子评标”模式,减少人为干预;在验收环节,实行“双人验收、交叉复核”制度,杜绝“一言堂”现象;在维保监管方面,推广使用物联网监测技术,实时采集电梯运行与维保数据,防止虚假维保。此外,还鼓励群众通过“12388”纪检监察举报平台、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反映问题线索,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在监督机制方面,新密市纪委监委创新实施“嵌入式监督”模式,派驻纪检监察组全程参与重大电梯项目的立项、招标、施工和验收过程,做到“项目建到哪里,监督就跟到哪里”。同时,联合市场监管、住建、财政等部门开展专项巡察和飞行检查,重点核查资金流向、合同履行和履约评价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建立台账、挂牌督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更为重要的是,指南强化了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对在电梯项目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受贿等行为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同时,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也倒查主管领导和监管部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对于行贿企业,则纳入“黑名单”管理,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并向社会公开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此外,指南还注重加强廉政教育和行业自律。定期组织电梯生产企业、维保单位负责人和相关公职人员开展警示教育,通报典型案件,剖析腐败根源,增强廉洁从业意识。支持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诚信公约,推动企业签署廉洁承诺书,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新密市纪委监委电梯行业反腐败指南》的出台,标志着该市在重点领域反腐工作中迈出了坚实一步。它不仅是对现有监督体系的完善,更是对人民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电梯虽小,关乎民生大事;监督虽细,体现治理精度。未来,新密市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深化行业治理,推动形成公正透明、健康有序的电梯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市民“上上下下”的安全与安心。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