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的迅速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密市网信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号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率先推动“电梯智能系统网络规范”建设,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管理效率,构建更加智慧、安全、便捷的城市生活环境。
在传统电梯管理模式中,设备维护依赖人工巡检,故障发现滞后,应急响应不及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网络接入规范,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梯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信息互通,形成了“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为此,新密市网信办联合市场监管、住建、应急管理等多部门,组织技术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研究制定《新密市电梯智能系统网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全市电梯智能化改造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指引。
《规范》明确了电梯智能系统的网络架构与数据标准。要求所有新建或改造的电梯必须配备具备远程监控、故障预警、运行数据分析等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并统一接入市级电梯智慧监管平台。平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全市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集中管理。所有数据传输必须遵循国家标准加密协议,确保信息在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在网络安全方面,《规范》特别强调了系统的抗攻击能力和应急响应机制。要求智能电梯系统必须具备防病毒、防篡改、防非法访问等基本防护功能,并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对于关键数据节点,实施分级权限管理,杜绝越权操作。一旦系统检测到异常行为或潜在风险,将自动触发报警机制,并同步通知物业单位、维保企业和监管部门,实现多方联动、快速处置。
为保障《规范》的有效落地,新密市网信办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协同推进机制。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鼓励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加快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加强对电梯制造商、安装单位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资质审查,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设立公众反馈渠道,市民可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查看所乘电梯的运行状态、维保记录和安全评级,提升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感。
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已初见成效。例如,在某高层住宅小区试点项目中,智能系统成功预警一起因门锁装置老化导致的开门运行隐患,系统在事故发生前12小时发出警报,维保人员及时到场处理,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坠落事故。此外,通过对电梯使用频率、高峰时段、能耗数据的分析,管理部门优化了电梯调度策略,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值得一提的是,《规范》还注重与城市其他智慧系统的融合。例如,与“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接,实现电梯内突发事件的音视频联动取证;与120急救平台联动,在发生困人事件时自动定位并推送求救信息,缩短救援时间;未来还将探索与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一键呼梯、语音提示等适老化服务。
当然,任何新技术的推广都面临挑战。部分老旧小区因线路老化、空间限制等原因,智能化改造难度较大;个别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存在敷衍应付现象;公众对数据采集的隐私担忧也需要进一步解释和引导。对此,新密市网信办表示将持续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宣传培训,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可以预见,随着《新密市电梯智能系统网络规范》的深入实施,电梯安全管理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升级。这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未来,新密市将以电梯智能化为切入点,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造安全、宜居、高效的现代化城市样板,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