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电梯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5-10-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攀升,电梯作为现代城市垂直交通的核心载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电梯总量已突破1000万台,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其中超过70%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电梯系统的智能化、安全性与运行效率,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智慧电梯发展报告》系统梳理了当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攀升,电梯作为现代城市垂直交通的核心载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电梯总量已突破1000万台,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其中超过70%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电梯系统的智能化、安全性与运行效率,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智慧电梯发展报告》系统梳理了当前智慧电梯的技术进展、应用场景、政策环境及未来趋势,为行业提供了权威指引。

智慧电梯,是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电梯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故障预警、远程诊断、智能调度和人性化服务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电梯相比,智慧电梯不仅提升了安全性和运维效率,更在城市应急管理、绿色节能和智慧社区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启动智慧电梯试点项目,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走在前列,部分区域已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在技术层面,智慧电梯的核心在于“感知—传输—分析—响应”闭环体系的构建。传感器网络广泛部署于电梯的关键部件,如曳引机、门系统、限速器等,可实时采集振动、温度、电流、速度等数据;通过NB-IoT或5G网络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基于AI算法对海量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现故障模式识别与预测性维护。例如,某品牌智慧电梯系统可通过机器学习提前7天预测电机轴承磨损风险,准确率达92%以上,大幅降低了突发停梯事故的发生概率。

与此同时,智慧电梯正逐步融入城市智慧治理体系。报告强调,多地已将电梯物联网数据接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与消防、急救、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息联动。当电梯发生困人事件时,系统可自动定位、一键报警,并将轿厢视频、楼层信息、乘客数量等同步推送至应急指挥中心,救援响应时间平均缩短40%。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部分智慧电梯已实现无接触呼梯、健康码识别、乘梯人数限制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公共空间的安全管理水平。

政策支持是推动智慧电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要求推进电梯智能化改造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住建部牵头开展的“新城建”试点工作中,智慧电梯被列为重要子项。多个省市还设立了专项补贴,鼓励既有住宅加装智慧电梯或对老旧电梯进行智能化升级。例如,广州市对完成智慧化改造的电梯每台给予最高2万元补助,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然而,报告也指出,智慧电梯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标准体系不统一,不同厂商设备协议各异,导致数据难以互通,形成“信息孤岛”;其次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突出,电梯运行数据涉及用户出行规律、居住分布等敏感信息,亟需建立完善的加密机制和访问权限控制;此外,基层维保力量不足、智能化人才短缺等问题也制约了技术落地效果。

展望未来,《报告》提出,智慧电梯将向“平台化、生态化、服务化”方向演进。一方面,应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智慧电梯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推动跨品牌、跨区域的数据融合与共享;另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搭建开放型智慧电梯云平台,整合制造、安装、维保、保险、社区服务等资源,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同时,建议将智慧电梯纳入城市数字孪生系统,与楼宇自动化、智慧能源、交通调度等模块深度协同,助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

可以预见,在科技创新与政策引导的双重推动下,智慧电梯将不再仅仅是垂直运输工具,而是成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节点。它不仅关乎居民的日常出行体验,更承载着提升城市韧性、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使命。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呼吁各方加强协同创新,共同构建安全、高效、便捷、可持续的智慧电梯生态系统,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8625527838 CONTACT US

公司:河南锦轩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青屏大街1119号院财富广场1819号

Q Q:378680805

Copyright © 2002-2024

豫ICP备2025128257号-2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25527838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