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攀升,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与服务质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电梯保有量逐年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省在用电梯已突破65万台,其中新密市作为郑州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电梯总量超过1.8万台,年均增长率达8.6%。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日益复杂的使用环境,河南省电梯行业协会于近日正式发布《新密市电梯行业五年发展规划(2024—2028年)》,旨在全面提升电梯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智慧监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保障。
规划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将以“安全为本、科技引领、服务升级、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围绕“四个提升”展开系统布局。一是提升安全监管能力。规划提出,将依托省级电梯大数据平台,在新密市率先建成覆盖全域的电梯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通过加装物联网监测设备,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和远程诊断,力争到2028年实现全市在用电梯物联网覆盖率不低于95%。同时,推动建立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机制,鼓励电梯使用单位、维保企业投保“电梯安全综合险”,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共治的安全管理新格局。
二是提升维保服务质量。针对当前部分维保企业存在“重安装、轻维护”的问题,规划强调要健全电梯维保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红黑榜”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维保企业服务质量排名。对连续两年被评为“黑名单”的企业,依法限制其在新密市承接新项目。同时,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区域性维保联盟,推动标准化、专业化、连锁化服务模式,提升应急响应效率。规划还提出,将在新密建设一个集培训、实训、考核于一体的电梯维保人才孵化基地,每年培养不少于300名持证高技能人才,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用工难、水平低”的痛点。
三是推动智慧电梯建设。顺应智慧城市发展趋势,规划明确提出打造“新密智慧电梯示范区”。通过推广人脸识别、语音呼梯、无感乘梯等智能化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支持本地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控制系统,推动电梯从“机械运输工具”向“智能服务终端”转型。在新建住宅、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所,强制要求配置智能监控模块,并与城市应急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对接,确保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联动处置。
四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规划鼓励电梯生产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推广永磁同步曳引机、能量回馈装置等节能产品。对更换老旧高耗能电梯的单位,给予每台最高5000元的财政补贴。同时,探索建立电梯报废回收再利用机制,推动废旧电梯金属部件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规划特别强调了“政企协同、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河南省电梯行业协会将联合新密市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成立“电梯安全发展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政策落地。同时,鼓励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积极参与电梯管理,推动建立“电梯事务协商机制”,让居民在电梯更新、改造、维修等重大事项中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此外,规划还设定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实现电梯困人事故率同比下降30%,平均救援到达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到2027年,全市电梯数字化监管平台全面建成,维保电子档案可追溯率达到100%;到2028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电梯服务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密经验”。
可以预见,随着这一规划的深入实施,新密市不仅将在电梯安全管理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更将为全国中小城市电梯治理提供有益借鉴。河南省电梯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电梯虽小,关乎民生大事。我们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让每一部电梯都成为群众‘上下安心’的守护者。”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持续推进,电梯将不再是冰冷的机械设备,而是智慧城市中温暖、智能、可信赖的生活伙伴。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