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密这座充满活力的县级市中,商场作为市民日常购物、休闲的重要场所,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电梯,作为连接各楼层的核心设施,每天承载着成百上千人的上下通行,其安全性与稳定性显得尤为关键。为了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转,一支由本地技术人员组成的检修团队默默坚守在一线,用细致入微的专业服务,守护着每一位市民的出行安全。
这支团队由十名经验丰富的电梯维保工程师组成,平均从业年限超过八年,全部持有国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定期接受厂家和监管部门的培训考核。他们负责新密市区内十余家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电梯维护工作,涵盖自动扶梯、垂直客梯、货梯等多种类型,总数超过120台。每天清晨六点,当商场还未开门迎客时,他们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各个角落,开始了一天的例行检查。
“早检是确保全天运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团队负责人李师傅介绍道,“我们通常在商场营业前两小时到达,对每部电梯进行‘听、看、测、试’四步流程。”所谓“听”,是指通过耳朵判断电机、曳引机运行时是否有异常噪音;“看”则是检查轿厢门缝是否对齐、地坎有无异物、紧急通话装置指示灯是否正常;“测”使用专业仪器检测制动距离、平层精度和平稳度;“试”则包括模拟急停、开关门测试以及紧急救援演练等实际操作。
除了每日巡检,团队还执行严格的周检、月检和季度保养制度。每周会对所有电梯的安全回路、限速器、缓冲器等关键部件进行功能验证;每月则进行深度润滑、导轨清洁和控制系统自诊断;每季度还会配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全面年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建立了一套数字化管理档案系统,每台电梯的维修记录、更换零件、故障历史都被实时录入云端平台,实现了“一梯一档”的精准化管理。
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工程师小王发现某商场三楼至四楼的自动扶梯在启动瞬间存在轻微抖动现象。虽然乘客并未察觉,但凭借多年经验,他立即上报并建议停运排查。经过拆解检查,发现是驱动链条磨损导致传动不均,若继续运行可能引发脱链风险。正是这种“防微杜渐”的职业敏感,避免了一次潜在的安全事故。“我们常说,电梯不会说话,但它会‘生病’。我们的任务就是提前听懂它的‘呻吟’。”小王笑着说。
为了让公众更了解电梯安全知识,这支本地团队还主动走进社区、学校开展公益宣讲。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被困电梯怎么办”“如何文明乘梯”等常识,并现场演示紧急呼叫按钮的使用方法。不少市民表示:“以前总觉得电梯出问题很可怕,现在知道了正确的应对方式,心里踏实多了。”
此外,团队还建立了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一旦接到故障报警,30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处理。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导致某商场停电,多部电梯暂停运行,两名顾客被困。值班工程师冒着风雪驱车二十公里抵达现场,仅用18分钟便成功实施救援并恢复供电后的系统重启。“那一刻,看到乘客平安走出轿厢,向我们道谢,所有的疲惫都值得了。”参与救援的张工回忆道。
新密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市电梯万台事故率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与本地专业化、常态化的维保体系密不可分。“我们鼓励企业优先选用本地技术团队,因为他们熟悉环境、响应迅速,且具备更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如今,这支扎根于新密的电梯检修团队,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或许不常被看见,却始终在背后默默付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安全无小事”的真谛。正是这份细致入微的匠心与担当,让每一次升降都平稳安心,让每一程出行都充满信赖。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脉搏中,他们用自己的专业与热忱,托起了人们脚下的安全之路。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