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长,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一背景下,新密市高度重视电梯安全管理,尤其在电梯巡检记录管理方面,依托本土专业团队,建立起一套规范、有序、高效的管理体系,为全市电梯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新密市的电梯巡检记录管理工作起步于对既有管理模式的深刻反思。过去,部分小区和商业楼宇存在巡检流于形式、记录不完整、信息滞后等问题,导致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和整改。为此,新密市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联合住建、应急管理等多部门,推动建立本地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电梯巡检机制。其中,最具创新性的是组建了一支由本地技术人员构成的电梯巡检团队,这支队伍不仅熟悉辖区内的电梯分布和使用特点,更具备长期服务社区、响应迅速的优势。
该本土团队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等相关法规标准,结合新密市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新密市电梯巡检记录管理规范》。规范明确了巡检频次、检查项目、问题上报流程以及整改闭环机制。例如,对于住宅电梯,要求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巡检;对于医院、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则实行“双周检”制度,确保高频率监控。每次巡检均需填写统一格式的电子巡检记录表,内容涵盖电梯运行状态、安全装置有效性、轿厢照明、应急通话系统、门锁装置等多个关键环节。
为了提升管理效率,新密市引入了“智慧监管”平台,将巡检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本土巡检人员配备专用移动终端设备,在现场完成巡检后即时录入信息,系统自动识别异常数据并推送预警。监管部门可通过后台随时调阅任意一台电梯的历史巡检记录,实现全过程可追溯。这一数字化管理模式不仅杜绝了“代签”“补录”等弄虚作假行为,也大幅提升了监管透明度和公信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密市特别注重巡检团队的专业能力建设。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的集中培训,邀请省市级特种设备专家授课,内容涵盖最新技术标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应急处置演练等。同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巡检质量、问题发现率、整改跟踪率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激励团队成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通过多年积累,这支本土团队已成长为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作风严谨的专业力量。
在实际运行中,规范有序的巡检记录管理已显现出显著成效。2023年全年,新密市共开展电梯巡检超过1.8万次,发现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670余项,较前一年下降近三成。多起潜在故障因巡检及时被提前发现,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某老旧小区居民反映:“以前电梯经常出问题,维修也不及时。现在每个月都有人来检查,还贴出巡检结果公示,我们坐得安心多了。”
此外,新密市还推行“阳光公示”制度,要求各物业单位在电梯轿厢内张贴最近一次的巡检记录摘要,包括巡检时间、人员姓名、主要检查项目及结论,接受群众监督。这一举措增强了公众参与感,也倒逼维保单位和物业公司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展望未来,新密市将继续深化电梯安全治理体系改革,计划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巡检过程,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同时,拟推动建立电梯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将巡检记录、投诉处理、事故情况等纳入评估维度,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总之,新密市通过打造本土化巡检团队、健全管理制度、融合数字技术,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梯安全治理之路。其在巡检记录管理方面的规范化、精细化实践,不仅提升了城市公共安全水平,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电梯虽小,关乎民生;管理有序,方能行稳致远。新密的做法,正是对“人民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