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密市某大型综合医院的一部医用电梯突发故障,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后,本地专业维修师傅迅速响应,仅用不到两小时便完成抢修任务,恢复了电梯正常运行,保障了医院日常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赢得了院方和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事发当天上午九时许,正值医院门诊高峰期,大量患者及陪护人员在各楼层间流动。突然,位于住院部主楼的3号医用电梯在从五楼下行至三楼时出现异常,轿厢在半空中停滞,随后完全失去动力。监控系统立即发出警报,医院后勤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通过电梯对讲系统确认轿厢内无被困人员后,立即切断电源并封锁该电梯通道,防止意外发生。
由于该电梯主要承担病患转运、药品器械运输等重要功能,其停运直接影响到多个科室的正常运作。尤其是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之间的物资传递受到阻碍,若不及时修复,可能延误救治流程。因此,医院设备科紧急联系本地长期合作的电梯维保单位——新密市特种设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请求派遣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抢修。
接到报修电话后,该公司派出两名具有十年以上从业经验的本地维修师傅张建国和李强,携带专业检测工具和备用配件,仅用十五分钟便抵达医院现场。两位师傅下车后未作任何停留,立即穿戴安全装备,展开故障排查工作。
经过初步检查,他们发现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变频器出现异常报警,同时主控板存在数据传输中断现象。凭借多年经验,张师傅判断问题可能出在控制柜的继电器模块或线路接触不良上。为了精准定位故障点,他们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对电路逐一检测,并调取电梯运行日志进行分析。最终确认是由于近期连续降雨导致机房湿度升高,引发控制柜内某个关键继电器受潮短路,进而造成整个系统保护性停机。
“这种老式继电器对环境湿度特别敏感,尤其是在梅雨季节容易出问题。”张建国一边拆卸受损部件一边解释道,“我们得更换新的防水型继电器,并对整个控制柜做防潮处理,才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故障。”
确定解决方案后,李强迅速从随车工具箱中取出备用继电器和绝缘材料,两人配合默契,一人操作一人复核,确保每一步都符合特种设备安全规范。在更换核心元件后,他们还对电梯的限速器、安全钳、门锁装置等关键安全部件进行了全面测试,确保整梯运行稳定可靠。
上午十一点前,电梯恢复正常运行。为验证安全性,维修团队与医院工作人员共同进行了五轮空载和模拟载重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医院设备科负责人表示:“这次抢修效率非常高,师傅们不仅技术过硬,而且责任心强,真正做到了‘急医院之所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维修师傅均为新密本地人,长期服务于本市多家医疗机构和公共设施单位。他们熟悉本地气候特点和常见设备老化规律,能够快速判断故障原因,减少排查时间。此外,他们所在的公司建立了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接到报修后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医院方面对电梯维护管理的进一步思考。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将加大对老旧电梯的更新改造投入,同时计划引入智能化监测系统,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防患于未然。
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垂直交通设施,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医院这类特殊场所,电梯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生命通道。一旦发生故障,影响的不仅仅是通行效率,更可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正是有了像张建国、李强这样扎根基层、技术精湛的本地维修人员,才让许多潜在风险得以及时化解。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用专业和责任守护着城市的运行脉络。他们的迅速响应不仅体现了本地服务力量的专业素养,也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新密医院电梯故障的成功处置,既是一次突发事件的高效应对,也是一堂生动的城市应急管理课。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重视一线技术人员的培养与保障,只有夯实基层服务能力,才能真正构建起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城市运行体系。
Copyright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