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我国市场监管体系的核心机构,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共安全、推动公平竞争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与规范管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公共机构如政府机关、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场所,电梯的采购、安装与维保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公共机构电梯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全过程监督,已成为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备案了新密市公共机构电梯招标的相关记录,标志着该地区在公共设施设备采购透明化、规范化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此次备案涵盖了新密市多个行政单位及事业单位共计37台电梯的集中采购项目,涉及预算资金约1860万元,采购范围包括乘客电梯、医用电梯及无障碍电梯等多种类型,主要用于新密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立医院、职业教育中心及部分街道办事处办公楼的更新与新建工程。
本次招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整个流程由新密市财政局牵头组织,联合市住建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实施,确保程序合法、过程公开、结果公正。招标公告通过中国政府采购网、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等官方渠道同步发布,吸引了国内多家具备特种设备制造许可和A类安装资质的电梯企业参与竞标。
在评标环节,专家组从技术方案、产品性能、售后服务、企业信誉及投标报价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审,重点考察供应商是否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应急响应机制以及长期维保能力。最终,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现场答辩,三家国内知名电梯制造商成功中标,其中包括一家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企业,体现了国家支持国产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标特别强调了智能化与安全性的融合。所有中标电梯均需配备先进的物联网监控系统,实现运行状态实时上传、故障预警自动推送、维保记录电子化管理等功能,并接入新密市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平台,形成“一梯一档”的数字化档案。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电梯使用的安全系数,也为后续的监督检查提供了数据支撑,真正实现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此次招标记录的备案,不仅是形式上的归档,更是一次实质性的监管介入。备案内容包括招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合同文本以及供应商资质证明等全套资料,全部通过全国统一的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录入和校验。监管部门可随时调阅相关数据,开展事后抽查与责任追溯,有效防止围标串标、虚假应标、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此外,备案制度的落实也推动了地方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化建设。新密市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本地公共机构大型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了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并将电梯等特种设备的采购纳入年度审计和巡视重点范围。同时,市政府还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对全市公共机构在用电梯开展全面排查和升级改造,优先淘汰使用年限超过15年、技术落后或故障频发的老旧设备,切实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从更高层面来看,新密市的这一实践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构建,公共设施的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成为衡量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强化备案管理、推动信息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正在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特种设备监管体系。
可以预见,随着监管手段的不断升级和技术应用的持续深化,类似新密市这样的规范化采购案例将越来越多地涌现。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更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增强政府公信力与社会满意度。未来,还需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优化监管平台、鼓励公众参与,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共治格局,共同守护好每一部电梯背后的安全底线。

 
                        Copyright © 2002-2024